《大陸金融》無懼監管 中概互聯網ETF吸金

【時報-台北電】大陸政府近期對網路平台的強監管,已在國際市場上產生冷熱兩極化反應。一方面,相關個股與ETF連日大跌下,以散戶為主的投資人反而積極投入中概互聯網ETF勇敢抄底,規模高達人民幣(下同)百億元的資金在近期愈買愈多。

另一方面,大戶與法人則是聞中概色變,高盛最新報告指出,最近客戶不時提及中概股的「不具備可投資性(Uninvestable)」。

綜合陸媒30日報導,大陸政府這波監管自2020年底開始,包括反壟斷、網路安全審查等措施,讓網路平台企業大受打擊,許多網企股價年內暴跌,譬如指標股騰訊7月30日收報479港元,較2月時年內高點大跌38%,美團當前股價也較年內高點下跌53%。這些網路巨頭是中概互聯網ETF的主要成分股,直接拖累其表現。

2021年2月以來中概互聯網ETF持續滑落,7月28日一度逼近1.5元。29日因官方出面安撫市場情緒,價格大漲5.73%收1.64元,讓許多抄底的投資人信心提振。但該ETF在30日再次下跌2.99%,收報1.59元。

上海證券報報導,中概互聯網ETF年內持續下跌的背景下,吸引很多資金湧入,截至7月28日規模已經較1月底增加逾100億元。Choice數據顯示,從3月開始中概互聯網ETF獲淨申購的份數逐月增加,在5月開始突破20億份,且7月截至28日已獲淨申購30.84億份,突破年內高點。部分觀點認為,在散戶占大宗的陸股,可能有許多投資人更勇於進場抄底,或是攤平此前的投資。

廣告

然而,不少大戶與法人對大陸政府目前的監管氣氛感到恐慌。高盛中國策略分析師劉勁津最新報告指出,近期許多客戶對中概股不斷提及「不具備可投資性」,對其背負的政策風險表達擔憂。高盛認為,大陸的監管方針不太可能擴大到所有行業,但這種監管力度仍會影響投資人對陸股的估值判斷,所以將境外中概股評等從「增持」降低至「中性」。

高盛表示,近期大陸的監管措施引發2018年以來最猛烈的中資股拋售,預計大陸政府最重視行業壟斷、VIE架構、數據安全與滲透、社會平等等問題,認為未來包括媒體、生物製藥、消費性服務、零售和物流行業都可能有監管風險。而原材料、公用事業、餐飲、製造設備、能源雖是監管風險最低的行業,但獲利能力普遍偏低。(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楊日興/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