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融》港證監會:互聯互通擬引入大宗交易

【時報-台北電】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27日表示,香港與大陸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有巨大發展潛力,證監會正致力加強互聯互通機制,正研究在機制內引入大宗交易及其他交易方式,藉此提高效能。

梁鳳儀27日在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ASIFMA)2023中國資本市場會議發表演講。提及香港反思策略以應對新形勢時,她點出四大重點,分別是:定位獨特的集資中心、與大陸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人民幣國際化、可持續發展及創新。

針對互聯互通機制,梁鳳儀指出,就跨境理財通等多項其他計畫而言,證監會正努力在短期內完善計畫並放寬相關規定,也準備增加市場上以大陸資產為相關資產的衍生工具合約數目。

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港交所19日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為發行人、投資者提供港幣及人民幣計價股票的選擇。

對此,梁鳳儀指出,港交所推出雙櫃台模式,方便採用人民幣買賣港股,而人民幣過去在港股交易中的使用率一直偏低。首周日均成交額約人民幣1.97億元,梁鳳儀坦言成交額較小但不令人意外,但這象徵良好開局,有利於建構香港的生態系統、完善金融基礎設施,以及拓展人民幣上市產品的新模式。

梁鳳儀又指,雙櫃台莊家機制正按照設計運行,使人民幣股票價格緊貼港股價格,買賣價差收窄到一~二個價位。建立生態系統固然需要時間,但香港證監會預計,一旦擁有人民幣盈餘的南向投資者可透過滬深港通在人民幣櫃台買賣,交易將會轉趨活躍。

港交所聯席營運總監及股本證券主管姚嘉仁在HKEXVoice中指出,雙櫃台模式是促進香港人民幣生態圈發展的重要一環,生態圈也包括讓投資者透過互聯互通機制參與陸股市場、透過債券通買賣人民幣債券,以及港交所市場上多元化的人民幣產品。

姚嘉仁指出,以上措施都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環節,有助於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地位。下一步,港交所將會研究增加提供港幣櫃台及人民幣櫃台的證券數目,以及把人民幣櫃台納入南向港股通。(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蘇崇愷/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