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貿易戰延燒 歐農畜品恐挨鍘

【時報-台北電】中歐貿易戰一觸即發,歐盟執委會12日宣布,將對中國電動車課徵最高38.1%的臨時反補貼關稅,使雙邊產官界一夕炸鍋。中國外交部、商務部相繼發聲,將採一切必要措施反制,面對中方強硬應戰,歐洲業界擔憂,歐洲農畜業恐率先遭殃。

綜合外媒報導,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課徵臨時關稅,預計於7月4日上路。首當其衝的中國電動車業界表態反對,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呼籲,歐方切實遵守世貿組織規則,立即取消對中電動汽車反補貼徵稅措施,並反批歐盟向其電動汽車和電池行業提供大量補貼是雙標行為。

即將面臨歐盟38.1%最高關稅的上汽回應,相關措施不僅違反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甚至可能對全球汽車產業鏈的穩定和中歐經貿合作,產生較大不利影響,呼籲歐盟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夥伴進行建設性的對話。此外,第一財經引述多家上市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正與國際業務線溝通評估相關風險,尚未進入歐洲市場的車企或將延後進程。

中國當局對此強硬回擊。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13日表示,歐方裁決披露中的認定,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不僅損害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合法權益,擾亂中歐新能源車互利合作,也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同日表示,中方有必須捍衛的原則,就是世貿組織(WTO)規則和市場原則,也有必須維護的利益,就是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和企業的合法權益。為此,將堅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

路透報導,貿易爭端升溫,歐洲業界對於貿易戰爆發的隱憂越演越烈,預期中國將率先對歐洲乳製品和豬肉開刀。歐盟作為中國第二大乳製品來源國,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對中乳製品出口額達17億歐元,以乳清粉、奶油和鮮奶占大宗。

此外,荷蘭、丹麥和法國是豬肉的主要供應國,西班牙則為去年中國最大來源國。法國農民聯盟FNSEA主席盧梭表示,中國是歐洲豬肉的重要市場,若不與其進行貿易,很快就會遇到問題。(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楊晴安/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