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全球晶片大戰 台韓握有優勢

【時報-台北電】各國爭相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全球晶片大戰煙硝瀰漫,拜登政府砸大錢補貼,尋求晶片製造回歸美國本土。但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台灣及韓國兩大晶片生產重鎮,仗著成本低、供應鏈穩固及關鍵技術根留國內,仍握有凌駕美國的領先優勢。

報導指出,台韓不但是亞洲的晶片製造龍頭,也是美國的盟友,在區域安全與政治議題上常與華府意見一致。但在半導體競爭上,台韓與美國亦敵亦友,當白宮有意重振美國晶片製造業,具明顯優勢的台韓並未袖手旁觀。成本低、製造時間快及供應鏈穩固,是台韓半導體業的優勢。即便有少數台韓晶片業者到美國設廠,最先進技術優先留在國內。

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客座研究員維爾韋(John VerWey)表示,擁有涵蓋供應鏈各層面的廣泛供應商生態系統,讓台韓握有晶片製造優勢。輝達、高通、蘋果等美國大廠雖設計出全球最好的晶片,但晶片製造能力壓倒性集中在亞洲。

根據近來一項到2032年的預測,儘管美國先進邏輯晶片生產的全球市占,預料將大幅提高,但台韓在先進邏輯晶片生產及記憶體晶片等關鍵領域仍保有優勢。

面對美國想重拾半導體主宰地位的企圖,台韓政府不敢鬆懈積極應對。尹錫悅政府5月宣布190億美元獎勵方案,要扶植韓國本土晶片產業。台灣去年就頒布「台版晶片法案」,包括半導體研發享有25%的賦稅優惠,已開放企業申請。

採用台積電新一代2奈米製程的晶片,明年將首先在台灣量產,美國廠量產預計要到2028年。除晶片製造外,台積電在先進封裝也占主導地位,而台積電的先進封裝設施全在台灣。

晶片業諮詢機構「國際商業策略」(IBS)執行長瓊斯(Handel Jones)指出:「萬一台積電出問題,基本上全球電子產業都有麻煩。」除190億美元外,韓國政府擬再砸70億美元投入AI研發,包括對AI運算至關重要的高頻寬記憶體(HBM)。(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