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醫市場大蓬勃 台灣新法開創兆元產業 feat.富蘭克林投顧

醫療產業努力了十年,再生醫療法終於在立法院通過三讀,迎來新的階段;在法令基礎之上,提供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相關產業能有更健全的發展空間,生技產業終能大展拳腳,也代表台灣將在半導體和智慧機械領域之外,生技醫療也能成為台灣邁向國際醫療的新亮點。

與此同時,全球最具規模、參與人數最多的國際生技盛會「2024年北美生物科技大展(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US BIO)」也正式登場,台灣生技產業研發基地的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參展,強力推動台灣生技產業與國際接軌,帶領台灣生醫廠商、新創公司,前進全球生技產業最蓬勃發展的北美市場,鏈結全球生醫產業價值鏈,爭取疫後快速發展的生技產業商機。

生技、醫療、健保相關的新議題,在市場上一再出現新進展,反映在金融市場上該如何理解?8日(周六)晚間7點首播的工商時報【市場觀測站】PODCAST,來賓富蘭克林投顧研究部資深副總經理羅尤美Connie,就細細分析「時令」最新鮮的生技類金融商品,以及當紅炸子雞AI和生醫的「美麗相逢」。

羅尤美首先指出,生技醫療領域十分專業、又攸關生命,親民感似乎比資訊科技來的低;但若換個角度來看,從「創新」的角度出發,肯定不會只有科技領域有創新,工業生產、金融科技、生技醫療、能源轉型等領域,近年同樣也出現許多顛覆性商業革新,就連引領美股一再創新高的美股科技七雄,在本業之外也都默默併購生技公司,企圖把AI導入生技領域。

廣告

例如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和他談的AI技術,市場把它們當作「未來」,黃仁勳實際上認為「生命科學才是未來」,輝達跨足人工智慧藥物開發,以5,000萬美元投資科技生物商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旗下AI藥物探索模型,藉以利用AI來幫助加快藥物研發過程,憑藉輝達的加速計算能力,在生物學和化學領域創建開創性的基礎模型。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致力研發的Neuralink,完成首例人腦晶片植入手術,OpenAI創辦人奧特曼亦斥資1.8億美元,投資一間略顯神祕的矽谷新創公司Retro Biosciences,顯示生物科技與醫療產業是科技最前端的趨勢。

羅尤美表示,生技業最常引起重視來自於人口高齡化,持續推升醫療需求,而生技製藥公司的創新能獲得法令更迭的支持,大型製藥公司會面臨專利斷崖壓力,透過併購活動改善自家經營環境,反而成為生技業中小型股的催化劑,帶動生技股評價具有吸引力。她也提醒,不同於科技製造業有淡旺季的產業生態,景氣變化對生技製藥公司影響較小、與其他產業相關性也較低,成了生技類股的特有投資利基。

羅尤美指出,全球生技產業的領先市場仍是美國為主,一方面產業發展較為成熟、技術領先,且有頂尖人才及創投資金支持。在技術門檻高、醫療需求尚未獲得滿足的領域具有優勢,目前浮出金融市場的議題,有癌症免疫療法、精準腫瘤、孤兒藥等領域。同時針對美國民眾的需求,減肥、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細胞療法、基因療法等領域也非常有發展潛力。

羅尤美以「減肥藥」為例,高盛預估,預計至2030年美國服用減肥藥的肥胖成年人將從目前的約200萬人增加到1,500萬人,這將使減肥藥市場規模從目前約100億美元增加到1,000億美元,因此減肥藥存在龐大商機;世界心臟聯盟(WHF)也估計及至2025年,全球約有27億成年人可能超重或患有肥胖症IQVIA,至2028年全球肥胖藥物支出可能達到74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CAGR)約為24~27%。

由於生技股的波動度通常因聚焦在特定領域而較高,投資人不易抓到其「節奏」,形成投資的風險。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長期來看,科技股可望持續受益於技術進步與發展,而生技股則擁有人口高齡化以及隨之而來的龐大醫療支出加持,投資人與其單筆投資,改採「定期定額」且「長線投資」方式來布局,一來可持續投資在雙技長期題材,二來也可避免錯過行情或進場在高點的窘境。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00939、00940恐爆資金移民潮? 2檔老牌10%配息率太優 專家:投資人不傻
勞退扣6% 、10年僅存30萬 「靠分紅多20萬」 為何他不急著領?
高股息ETF新不如舊? 讚00919有「雙利空間」 專家:公告配息後都大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