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董事長黃鯤雄:華紙立足歐洲 打全球碳戰爭

【時報-台北電】「我們別無選擇,要打這場全球『碳』戰爭!」華紙董事長黃鯤雄強調,華紙行銷全球43國,最大市場在歐盟與日本,歐盟更是碳中和的制定者、業界共主,將在2030年開徵世界上第一個「碳邊境稅」,造紙等七大產業首當其衝,若不減碳,將被排除供應鏈、課徵關稅制裁,足以重構全球供應鏈。

為此,華紙布局歐陸五年,在荷蘭設境外總部,與歐洲領導品牌合作,第一時間取得相關知識、開發產品,推出標籤紙叩關成功,目前排名全球前十大,並與歐洲紙業站在一致的碳足跡標準上,未來不會有進口碳稅的不利,進一步挾著歐陸成果要快攻大陸市場。

轉型非塑材料供應商

在這場只准贏的生存戰役背後,華紙花三年時間投資逾30億改造組織,歷經2019、2020年連兩年虧損,更堅定從傳統紙業轉型為「非塑材料全循環供應商」,開發特殊紙應用在食安、醫療、3C等終端商品,要以紙代塑、翻轉市場,目前特殊紙營收占比已逾半數。華紙2021上半年每股賺0.46元,全年拚轉盈。

黃鯤雄說,華紙正透過深耕纖維材料領域、擴大投資再生能源、智慧轉型數位產銷,打這場碳戰爭,,從傳統造紙業轉型為特材產業。至於贏的關鍵是決心與速度,緊盯產業變化、跟著潮流走。以下為專訪摘要。

三大行動 爭取入會RE100

問:碳稅開徵迫在眉睫,華紙的因應之道?

答:華紙致力成為碳中和的實踐者,除了在兩岸擁有逾3萬公頃森林碳匯資產,也兵分三路推進,目標是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RE 100」。台積電、蘋果等國際大廠都是RE100會員,華紙是國內紙業首家申請入會者,將藉此契機擴大爭取國際綠色供應鏈商機。

具體行動有三個,一是加強能源自主率,花蓮廠有台灣唯一且發電量最大的生質能發電系統,在今年底升級後,發電量增至20,000KW;台東廠則規劃沼氣發電,明、後年完成,還有計劃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應用。二是導入AI、AOI建立智慧偵測模型系統,改善生產損耗、強化管理效益,降減生產銷售環節的碳排放;三是強化研發與專利布局,產品結構走向低碳、低耗能全回收,並以非塑食安用紙「益利」系列產品打頭陣。

歐盟2030年將率先對造紙等七大產業進口商品課徵碳稅,華紙以歐洲的碳足跡為標準,需做到比歐商好,否則要繳碳稅,紙品也要能進入當地回收系統,若不可回收碳稅更高。

問:華紙以紙代塑,轉型非塑材料商的計畫?

答:各國迫切想取代一次性用品,要求日益嚴格,不能有塑膠、紙要可回收等,給了華紙切入機會,推出食品安全用紙,進一步要做食安產品的制定者。華紙五年前開始原材料專利佈局,用不一樣的有機化學,做出防水、防油、100%可回收的食安紙,輔以現代工藝壓低成本,提升價格競爭力,主要銷往美國、歐洲,也在兩岸與下游廠商合作,開發食安紙品替代塑膠製品,暢銷品有紙杯、紙吸管、紙餐盒等。

隨著觸控面板出現,華紙也開發出豐光紙,使用在面板背面阻絕灰塵,一舉打進3C產業,主要市場在韓國、大陸,全球僅有三家廠商做得到。在全球減碳潮下,3C產業有降低塑材、石化原料比重的壓力,在德國、荷蘭可以看到3C商品機殼增加漿紙比重。此外,許多醫院也不用酒精消毒,改用紙袋蒸氣消毒,華紙調整紙纖維密度,讓170度熱氣可以透過紙消毒,醫療特殊紙銷售三~四年來持續增長。

華紙按照產業發展、市場覺醒、科技演變、法規制定,創新特殊紙應用,專注高附加價值的特殊紙與非塑終端產品。

問:全球最新擴張策略?

答:華紙最大市場在海外,歐陸和大陸是兩大重鎮,境外總部設在荷蘭,過去五年跟歐洲業者、NGO組織來往建立互信基礎,在歐洲做出成果,再向外影響大陸等地市場,目前在全球43國布局和認證。

食安紙 進軍歐盟主力

食安紙是現階段主攻歐盟市場主力,「益利」系列做到去塑、無氟,符合歐盟食品包裝規範,取得生物可降解認證(BPI)、歐洲DINCERTCO生物可降解認證,加上減廢、減碳兩大優勢,爭取到許多歐洲訂單。下一步會將食安紙的技術認證和支援賣給歐洲大廠,擴大經濟規模。另外,大陸2013年起實施碳稅碳交易,華紙所屬永豐餘集團即開始降減碳排放,包括在揚州以農業秸稈研發nPulp生物製漿造紙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建立好形象,也有助於華紙爭取歐洲大品牌生意。(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邱莉玲/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