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資本市場快速成長 董事學會點出三隱憂

台灣董事學會19日舉行2024董事學會年會,由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發布「2024台灣董事會白皮書」,這也是該會第11年發布白皮書,詳細分析台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點出台灣資本市場快速成長背後的隱憂,呼籲協助中小型企業成長,透過借力資本市場,將核心業務延伸至國際化經營,以提高台灣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

台灣今年首季GDP成長率高達6.5%,居四小龍之冠,經濟實力備受矚目,資本市場同樣亮眼。然而,蔡鴻青對此憂心忡忡,擔心僅曇花一現。他估算台灣外資精選台灣100強企業營收、成長等條件時,扣掉台積電部分,立即凸顯出三憂慮:一、台灣企業規模落後國際水準,前100大市值平均規模僅140億美元,在亞太區中遠遠落後日本、香港。在APAC地區比較整體企業平均規模,台灣為12.3億美元,香港為15.7億美元、日本15.9億美元。

第二部分,台灣企業利潤率低,一樣以四小龍前100大企業,比較2023年平均毛利率與淨利率,台灣分別為25.7%、13.57%,新加坡分別為32.93%、11.30%。香港則為37.66%、15.93%,表現最強,韓國則因2023年經濟很糟,企業連帶受到影響,該兩項分別為24.35%、6.16%。

蔡鴻青提醒,企業利潤率表現牽扯到很多的變數,但日圓大貶的同時,其他國家企業的利潤率受到國際匯率的影響就很明白,為此他專程深入了解台中工具機業的問題,低階產品搶不過大陸產品,沒有機會切入日本專長的高階產品,單是中階產品就因匯率影響,報價差距明顯縮小,台灣工具機打不過日本對手。

第三部分,台灣前100大企業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不錯,2023年平均ROE在四小龍中居首,但需注意,與交易高槓桿、高周轉有其關係。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聯茂需求喊燒 2022季季旺
美經濟重啟 Nike財報超預期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