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股市》資金輪動快 達人多元布局

【時報-台北電】台股連續兩周感受輝達創辦人黃仁勳炫風,AI、AI PC、機器人等題材,輪番上漲,在台積電(2330)大漲的刺激下,加權指數再次創新高,最高衝上21,970點。不過隨著黃仁勳離台,資金再度轉回航運、重電、營建、金融等族群。

黃仁勳點燃台北國際電腦展的高潮,鋒頭壓過其他科技巨頭執行長,6月2日在台大體育館的演講,不僅座無虛席,網路直播都有數十萬人收看。

除了大談AI發展趨勢外,對投資界最重要的就是,黃仁勳點名43家台灣供應鏈合作夥伴,掀起一股投資熱潮。黃仁勳在台期間,輝達市值突破3兆美元,約4個台積電的市值,一舉超車蘋果,奪得全球市值第二大寶座,並很有機會打敗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

輝達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就是台積電,黃仁勳每次來台都會拜訪創辦人張忠謀,這次更拉著高齡93歲的張忠謀,初次體驗夜市美味。

輝達股價不斷創新高,台積電也不遑多讓,在董事會通過買回庫藏股3,294張後,股價立刻噴發,最高達到899元,離千元大關僅剩一步之遙。

緊接著,資金開始從電子股撤出,轉向航運、重電、營建等領域。陽明、萬海才剛剛解除處置股,股價立刻飆升,萬海拉出2根漲停板,外資進駐陽明與萬海,連續多日買超。

帶動這波航運股起飛的動力,來自於紅海危機打亂全球運力,以及各處塞港、取消航班等因素影響,航運龍頭馬士基調高全年獲利,從40億美元到60億美元,提升到70億美元到90億美元,同時宣布暫停遠東到美東的T20航線,顯示運力從供過於求轉變為供不應求。

廣告

專家認為,這波航運業轉強主因是,電子股表現沒有先前那麼強,給了航運股表現的機會。貨櫃三雄雖然在2021年因為「大排長榮」等議題,股價衝上歷史高點,但是航運業營收最高的時候卻在2022年,股價提早基本面一年,所以一旦趨勢不對,股價就會掉下來,投資時必須審慎面對運力供過於求的問題。

上周逐洞賽第二洞,由亨達投顧分析師趙彭博奪得冠軍,其投資組合中績效最高的,是生產電源供應器、散熱風扇的保銳,單周報酬率達到14.8%。本周四位分析師的選股涵蓋層面廣泛,包括工具機、化工、營建、散熱、PCB、台積電設備、線纜、紡織等。其中,信立、健椿、海德威,同時獲得趙彭博與豐銀投顧分析師龔鴻彬的青睞。(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彭(女韋)琳/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