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沾光台版晶片法頭香? 聯發科Say No!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有台版晶片法案之稱的產創條例第10之2,首批共有4家半導體廠申請適用租稅優惠,市場認為聯發科(2454)相當有機會為其中之一,對此,聯發科最新回應指出,並未受惠租稅優惠,公司長期投資台灣,財政部若能參考世界各國,擴大租稅抵減,則可以提供更多台灣IC設計業者實質助益。

聯發科表示,IC設計業者主要投資項目為研發人員的薪資費用,並非大規模的設備資本支出,財政部若能參考世界各國如韓國、美國、中國等擴大租稅抵減趨勢,放寬個別研發及設備抵減上限,相信更能發揮政策美意,提供更多台灣IC設計業者實質的助益。

聯發科強調,公司長期投資台灣,培育及提升台灣產業研發人才與質量,過去10年在台灣下單採購金額超過新台幣1兆4000億元,最先進製程與技術的晶片都在台灣下單,擴大相關產業鏈稅基,影響產業營利事業所得稅超過1000億元,帶動台灣產業鏈2000億元以上稅收貢獻。

所謂的台版晶片法案指的就是《產業創新條例》10-2條申報租稅優惠。內容大致為企業從事半導體研發費的25%,以及使用先進製程設備的支出5%,可抵減當年度營所稅,並取消支出金額上限,可說是史上最大的投資抵減優惠獎勵。

先前觀察2023年上市櫃公司財報,包括台積電(2330)、聯發科、瑞昱(2379)、聯詠(3034)、群聯(8299)、台達電(2308)、南亞科(2408)及華邦電(2344)等公司在研發費用、研發密度皆符合申請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