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國中功課老是寫不完?帶孩子用「作息表」排出輕重緩急
時間來到晚上十一點,小倫不自覺的抓了一下頭,作業還有兩項沒有寫完,自己也還沒有洗澡。在小學,這個時間他早就已經入睡了,但因為今天晚上有補習,老師的功課又出得特別的多。現在的他很想睡覺,可是功課沒有寫完,明天可能會被老師處罰。先睡一下嗎?萬一睡過頭怎麼辦?先寫功課嗎?可是實在覺得好累。但再不睡覺,明天早上六點半就要起床,到時候賴床又要被媽媽罵了。內心天人交戰的他,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時間不夠用,是很多孩子剛升上國中的第一感覺。緊湊的生活節奏與各科內容,讓許多人對「時間」深感捉襟見肘。看著有些同學游刃有餘的平衡課業和生活,疲於奔命的孩子常常懷疑著自己為什麼學習成效不如同學?殊不知就是「時間管理」上的差異。
進入新階段,孩子容易陷入的惡性循環
每天功課的多寡與隔天考試量,常常決定孩子睡覺的時間。所以很多孩子並沒有固定的作息與睡覺時間,端看功課的完成度。由於各科老師都是獨立作業,所以並不淸楚其他科老師當天出了多少作業。一旦遇到老師們都出了較大量的功課,或者是接近段考日程,隔天考試都居多的狀況下,孩子們就有可能會挑燈夜戰。
下課回家時,因為已聚精會神的上了七至八節課程的內容,精神狀態本來就沒有那麼好。再加上家裡有手機、電視等誘惑,很多孩子的效率自然會較差。更不用說需要補習到九、十點的孩子,不僅到家的時間更晚了,如果此刻才想要著手完成學校的功課,當然會覺得份量太多。
而為了完成作業開夜車的結果,通常是先挪用了隔天的時間。因為睡眠不足導致精神不佳,在課堂上自然容易打瞌睡或補眠。
在國中課程內容與範圍都加深加廣的情況下,孩子在上課時如果無法全神貫注,很容易就會聽不懂;一旦聽不懂,那麼作業的難度自然就會提升,寫起作業來就得花更久的時間。這樣一來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讓孩子愈來愈晚睡覺,或者是在功課上敷衍了事,對學習來說都是一大傷害。
面對這樣的狀況,爸媽們可以怎麼協助孩子呢?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引導孩子定錨作息,生活上必須有所取捨
美國部落客梅爾凱(Meir Kay)於2016年創作了一支名為「快樂人生寶貴的一堂課」(A Valuable Lesson For A Happier Life)的影片。片中一名老教授走進教室,拿出了一個空罐,學生們感到好奇,只見他向罐中放進了高爾夫球。
「罐子裡滿了嗎?」他問到。
「是的。」學生們回答。
他再從袋子裡拿出了一杯小石頭,倒入罐中。
「那現在罐子裡滿了嗎?」他問到。
「是的。」學生們回答。
接著,他又拿出一杯細砂倒入,抖動並敲擊著罐子,讓砂子能均勻的深入罐中的細縫。
「那現在呢?罐子裡滿了嗎?」
「是的。」學生們面露微笑的說著。
老教授展開笑顏,繼續拿出自己的法寶:兩瓶啤酒。將啤酒倒入罐中,這次,罐子終於眞正的滿了。
他告訴學生們,罐子就如同自己的人生,高爾夫球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事物:家人、朋友、健康或是夢想;小石頭是次等重要的事,如工作、房子;沙子則是生活中的瑣事。若將順序顚倒,先將砂子放入瓶中,便不再有空間放進小石子與高爾夫球。同樣的,如果我們把時間精力都花在瑣事上,也不會有時間去做真正重要的事。
對於我們或是孩子來說,也是如此。扣除上課與休息的時間,若再加上補習或寫作業,孩子能夠留有的空閒時間在一天中所剩無幾。在這樣短暫的喘息時間中,我們會先放入什麼重要的事?使自己可以眞正好好休息,或讓心靈得到滿足的事?
所以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以「一週」為單位,從下課回家到晚上休息的時間中,扣除生活瑣事,孩子該如何利用時間?定出睡覺時間後,每天能夠運用的時間有限,什麼事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什麼事是次要的?
當把優先順序定錨出來時,自然就會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這個時間本就是念書的時候,即便沒有功課,可以做什麼額外的學習或練習?可能和課業有關,或是鑽研自己的興趣。而不是有功課那天就熬夜苦讀,沒功課那天就把手機滑到飽,讓每天都充滿變數,也會在無形中花掉很多決策的注意力。
而在時間表中,特別將「休息」的時間定錨出來。讓孩子知道把重要的事完成後,能夠像影片中的老教授一樣,提及「再忙也要找時間與朋友喝一杯」。在孩子身上常常會看到這種情況,寫功課的時候覺得痛苦,因為腦中想著手機、電腦;但玩手機久了,也會覺得很有罪惡感。所以讀書也不是,玩手機也不是,內心天人交戰。
我常聽到孩子反應在家中和爸媽的角力。一方認為自己已經很認眞念書了,而另一方面總是認為孩子「念書的時間不夠長」。其實時間的長短並不是重點,而是在於「念書的專注度與效率」。如果沒有辦法把握這點,那麼時間再久也沒有那樣的效果。不如和孩子討論,將每天休息的時間定錨出來。在那個時間之前,就是專注於該做的事;在休息時段,可以盡情的放鬆。
就像在影片中,老教授對著學生說:「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身為浩瀚宇宙中的過客,我們要學會如何有智慧管理自己的時間。」我們常因為沒有定錨自己該時段要做什麼,讓時間轉瞬消逝,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所以分配好這些事物的「輕重緩急」,讓自己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做該做的事,也能享受專注後的放鬆愉悅。
學習善用零碎時間
當我們撰寫作息表後,會發現生活中的瑣事就是如此的多,所以為了讓我們能夠有更完整的時間留給放學後的生活,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利用各種零碎時間完成功課或複習進度。特別在108課綱後,不再追求塡滿孩子所有的時間。這樣的立意,正是希望培養孩子學會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與學習進度,並利用空白和自主的時間探索自我。
因為很多孩子從小已經很習慣被父母安排好的生活。所以不懂利用時間的人,一旦有喘息的空間,通常會選擇發呆、睡覺,或是和同學聊天。
而根據我的觀察,在課業上有較好表現的孩子,通常都是很會利用時間。像是任課老師尙未進入課堂前,或是寫完考卷後,都適合用來完成瑣碎的功課。甚至有些孩子會在該堂下課時,就已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一天八節課下來,當其他同學還要帶這些作業回家寫時,他們早已在進行自己喜愛的活動了。
在網路家長社團中,也常會有媽媽擔心的發文詢問:「為什麼我們家的孩子回家後都很閒,好像沒有什麼功課呢?」扣除有時功課量眞的比較少,或是孩子並沒有確實抄寫聯絡簿,根本直接把功課拋到九霄雲外,也許你們家的孩子是很會利用時間的呢!在學校都已經把握時間完成了老師所交代的作業。
如此一來,回家後配合作息表,無論是要發展自己的興趣、複習課業、學習才藝,都更能沒有負擔的進行,而不是每天被瑣事搞得煩躁不已了。
作者介紹|洛洛老師
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未來 Family」專欄作家,現職國中教師。本身也經營 FB 粉絲專頁「洛議不絕.學習未來力」、部落格《洛議不絕.學習未來,終身能力》。認為「每個孩子都是未來『大人』的原型」,因此,期許以同理心與輔導協助青少年增進自我認知,配合學習策略,得到終身適用的情緒力與學習力。
*本文摘錄自聯經出版《國中三年最強父母求生指南:校園生活、親子溝通、升學讀書,中學老師親授與青少年過招的實用祕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特約編輯許如鎧)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為什麼有人不容易分心?其實大腦也有「注意力指揮官」
遇到問題別馬上 Google!讓孩子先嘗試「回答」
番茄鐘工作法是什麼?善用管理番茄鐘時間,提升工作與育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