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6兆美元、8%資金受監管!專家:「ESG基金」揭露標準更嚴格

「ESG」成為當前投資新顯學,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專家指出,10年前ESG只是相對小眾的類別,但如今變成主流機構投資者必要的風險識別領域,隨著全球ESG投資規模擴大到3.6兆美元、占全球8%的資金,各國監管機構也更加重視ESG揭露標準。

10年前ESG只是相對小眾的類別,但如今變成主流機構投資者必要的風險識別領域。圖/Getty
10年前ESG只是相對小眾的類別,但如今變成主流機構投資者必要的風險識別領域。圖/Getty (gesrey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全球受新冠疫情影響尚未完全消退,卻接連遭遇一連串氣候災難、俄烏衝突、全球通膨飆升以及生活成本危機。ESG和氣候投資成為新焦點,各國監管部門推出了一系列包括反漂綠、「零毀林」市場準入、強制性ESG披露等相關措施,投資者也將繼續評估氣候危機,在2023年將如何影響其投資組合。

ESG投資主流化 產品更豐富

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執行董事、亞太區主管王曉書指出,ESG投資現已主流化,獲得全球各國養老金和主權基金的青睞,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2年Q3,對標MSCI ESG評級的資金規模有4,060億元美金,連結MSCI ESG相關指數的ETF規模也達1,857億美元,ESG成為主流投資,也使相關金融產品更豐富。

各國都要求ESG揭露 但沒有統一標準

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發行人關係專家吳哲指出,各國監管機構將目光轉向ESG基金,對基金名稱、基金揭露要求更嚴格。歐盟率先要求ESG基金提高透明度,其他國家也仿效歐盟作法,如今全球3.6兆美元、8%的資金都要受到監督,對於投資者來說意味更明確的決策,但也可能導致各地區互不關聯的ESG基金分類標準不同,使跨司法管轄區的投資人,對尋求相同的ESG目標造成挑戰。

基金掛ESG揭露標準更嚴格

亞洲市場部分,香港、台灣針對ESG商品都訂定詳細的ESG揭露要求,香港證監會要求基金要進行詳細披露,台灣金管會則要求必須揭露ESG目標與可衡量標準評級。

廣告

吳哲指出,接下來監管機關將關注ESG基金名稱和標籤變化,而不斷完善的訊息揭露制度,可迫使經理人做更詳細的說明。而MSCI提供完善的ESG基金評級,以及ESG基金數據應對基金披露要求。

促使上市公司積極轉型

另外,王曉書認為,ESG投資興起,不僅可透過評級剔除ESG管理不善公司,也會讓越來越多股東批評不夠積極進行低碳轉型的上市公司,促使企業注重ESG實踐、推動上市公司ESG實踐的改進;此外,更多資金投到綠色低碳領域,也可以促進綠色新技術發展。

(審核:葉憶如)

延伸閱讀

14金控上月虧損266億元 全年獲利腰斬剩2832億元

曝國安基金最新績效!操盤手阮清華:元月已大幅轉正

公股4金2銀去年獲利一次看!第一金、華南銀、台企銀創歷史新高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李瑞瑾:生於網路世代的新媒體人,曾在2家網路原生媒體就職,主攻證券、基金等領域,用最貼近生活、時事的角度看待財經資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讀者學習投資理財、掌握最新金融市場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