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材料跌、第三地進口承壓 徐秀蘭:下半年壓力大
環球晶暨中美晶(5483)董事長徐秀蘭今表示,由於太陽能上游材料價格下跌壓力,台灣太陽能產業面臨壓力,相對於去年下半年會較辛苦,而中美晶除了致力於發展高效太陽能及太陽能模組及電廠建置,並考慮把水電、風電加進來作為整體銷售主軸。
在電池部分,徐秀蘭預計在最近一次董事會就會通過高效太陽電池TopCon產線的擴充,並在明年上半年就會送樣,挑戰25%轉換效率,台灣模組廠模組轉換效率將進一步的提升。第一階段擴充產能約落在400MW,後續擴充可能是400MW或往上加。
徐秀蘭表示,中美晶在台主要做電池,在德國則是做模組,目前德國模組狀況做得非常好,今年也有過一次的擴廠,下半年還會考慮第二次的擴廠。
太陽能方面目前在台灣仍以電池為主,但也不只是供台灣,也希望可以供比較大比率到美國,以避免台灣市場太小無法縮小成本。
徐秀蘭指出,德國跟台灣不同,德國不限制中國產品進入,因此相較之下,在德國作模組本身非常貴,但即使費用較高,還是有一定比例的德國家庭願意使用徳製,所以在德國的銷售都還非常好,並持續在成長當中。
徐秀蘭說,因為太陽能從上游矽料、矽晶圓及電池等材料開始跌價,所以太陽能部分目前壓力蠻大的。一方面來自跌價的速度太快,營業額數字會掉很多,第二個在台灣很多地方是進口第三地的模組進來,對本土製造業有一定程度的壓力。
在兩大因素下,今年就太陽能製造的角度來說壓力較大。不過除了賣硬體模組或電池外,太陽能還有做綠電銷售。徐秀蘭表示,雖然還無法和比硬體相比,但此部分上升不錯,是一個好的開始。
此外,今年除了太陽能綠電外,還會考慮把水電、風電加進來作為整體銷售的主軸,後面會分成以太陽能的硬體、電池、模組的銷售營業額的成長狀態,以及看綠電的銷售。
延伸閱讀
電子資訊業碳排位居產業第二 工業局建綠色生態鏈助產業低碳轉型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吳珍儀:身處數位原生世代,曾任職網路新聞編譯,現階段主攻科技新聞,期許將複雜資訊以更年輕、貼近生活的樣貌呈現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