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5月財政收支年減4.1%,降幅達一年多來最大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中國財政收入降幅達到一年多來最大,加劇了對政府可能罕見再次在年底前調整預算以協助經濟復甦的預期。中國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包括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在內的總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4.1%,至11.36兆元人民幣(1.6兆美元)。金融媒體依此計算得出,這是2023年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

今年1-5月這兩項目下的支出合計較去年同期下降2.2%,至13.61兆元人民幣。財政缺口因此為2.25兆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有所擴大,但低於2022年同期水準。

多年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政府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降,經濟成長放緩又拖累稅收收入,導致政府預算吃緊。地方官員變得更加激進,要求多家企業補繳回溯幾十年前的稅款,以填補地產危機造成的財政缺口。

在企業和家庭都不願支出的情況下,政府希望為經濟提供更多支持,近幾個月來當局加快了發債籌資。越來越多的經濟專家呼籲中國政府提高預算赤字,並發行更多主權債券以維持復甦態勢。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專家龐溟表示,3月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公佈的預算赤字率目標實際上低於預期,未來幾個月這個數字可能會上調。

北京去年10月罕見地調整了中央預算方案,增發國債1兆元人民幣來提振經濟,去年赤字率提高到3.8%左右。

今年3月,中國政府將今年財政赤字目標設為GDP的3%,其中3.34兆元人民幣將透過發行國債來填補。此外,中國還計畫發行1兆元人民幣特別國債,為重點項目投資提供資金。

前中國央行顧問余永定上週撰文表示,2024年中央財政可能需要進一步加大發債規模,增加財政赤字,以確保實現今年5%左右的經濟成長目標。

週一發布的數據還顯示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為2,274億元人民幣,低於4月的2,389億元人民幣,再創2016年5月以來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