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賠錢貨? 金管會推動「平價長照險」 壽險全數說NO【Gia專欄】

取自pexels
取自pexels

文/劉家瑜

國發會推估,台灣在2025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超過20%,即每五人就有一人為65歲以上,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老化亦需消耗更多的醫療資源,各保險公司已經推出長照險等相關商品,金管會亦號召壽險公司規劃「補充性長期照顧終身健康保險」,又稱「平價長照險」,原本預計2022年底推出,但在5月保險業在防疫保單吃了大虧之後,紛紛表達沒有意願承作。

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1年長照險共售出87.7萬件,國人整體投保率僅3.73%,顯示民眾對於可能面臨的長期照護風險意識仍不足。一般市售長照險大致分為還本與不還本二大類,若以30歲男性投保每月3萬元保額為例,還本型的年繳保費大約落在3~4萬元之間,不還本型的年繳保費則約2~3萬元之間。

金管會期望推行的「補充性長照險」與市售長照險差別是費率較低,但其給付項目不包含身故保險金,附加費用率僅10%較低,所以保費相對平價。30歲左右一年保費,男性不到1.5萬元、女性大約2.1萬元,保費便宜25%以上,而且繳費20年可保障至98歲。未來若出現需長期照護情況,可先取得12萬元一次性給付,之後只要被保險人依舊生存,每年再給24萬元,最多給付20年。

政府雖已推出長照2.0補助,但需符合資格條件、且為按月給付,限制較多,而長照險提供的一次給付保險金,讓長照需求者或家屬盡速獲得初期所需要的龐大支出開銷。市面上已有各種長照險可補足長照缺口,而針對預算相對有限的民眾,「補充性長照險」可望成為一個提供基本保障的替代性選擇。

保險局在2021年11月23日首次邀集前六大壽險公司,研議「補充性長照險」的商品架構與開辦意願,從今年3月每月開一次會,原本籌備進度順利,也確定共保機制,提前到年底推出保單。然而5月出現防疫保單之亂,讓壽險公司疑慮漸增,6月統計承作意見時,原本預期有二家會積極表達有意願、5到6家附條件式承作,但金管會表達希望不要附加但書,最終10家都回覆無意願承作。

保險局主秘蔡火炎(右)及副局長林志憲。
保險局主秘蔡火炎(右)及副局長林志憲。

金管會保險局主秘蔡火炎透露,業者最主要的疑慮有三項,第一是擔心「長期照護狀態」的定義會因為政策而造成認定標準的變動。蔡火炎表示,目前市售長照險跟現在長照險示範條款定義是一樣,應該是沒有所謂「政策影響長期照護狀態認定標準」的疑慮。

第二是擔心費率部分,目前是朝向費率一致,由於商業長照險目前接受「再保險」的公司比較少,金管會希望壽險公司透過「共保機制」來分散風險,讓商品能夠比較長遠的推展。但業者認為,沒有考慮到個別公司的損失率,訂價方面不太合理,金管會提供的健保損失率資料也不太穩妥。

第三是擔心商品保費未來無法調整,但蔡火炎對此表示,可以加入「保費調整機制」,仍有討論的空間。蔡火炎強調,「補充性長照險」仍屬商業保險,是否開辦由各公司自行評估決定,「不會強制業者參與開辦」。目前保單條款、費率核定、檢討機制、共保機制等都還在討論。長照險須可長可久,所以架構一定要設計好,中間不要有其他突發的狀況,讓大家措手不及。

壽險業者也說,長期照顧保險並非單純的商業保險,社會保險的意涵濃厚,主管機關應該多聽業者聲音,不宜強力以政治力介入。下一次會議的時間目前還沒有決定,何時會再有新的進度,仍待跟保險局及公會充分的討論,提出比較完整的架構後再來決定。由於各家公司仍憂心如何填補防疫保單虧損大洞,對社會型保險承作意願很低,「平價長照險」問世恐遙遙無期。

延伸閱讀:

單日確診衝破萬人 防疫險全面改版下架 疫苗險承保件數急速增加【Gia專欄】

防疫險理賠文件、居家醫療如何審查? 壽險公會給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