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商業】現實世界中的華爾街之狼,他們都在忙什麼?

作者:MJ/泰晤士河童

多年來,《換日線》聚焦在中文寫作者的異國生活體驗與文化觀察。近期,編輯部特別邀請海外金融工作者經營「財經科普」單元,為金融知識進行生動的名詞解釋,希望讓本站的青年讀者在政經文化面以外,也更瞭解商業世界。

每篇文末附上閱後小測驗,幫大家快速複習。也歡迎讀者到換日線網站填寫提問表單,告訴我們你想了解的金融大小事。

本篇由在倫敦投行任職的作者 MJ 撰寫,她先前已和大家分享了投資銀行的介紹與實況,這次來細談投行的內部分工。

原則上,投資銀行的運作主要可分拆成 3 項:前台、中台與後台。

前台,通常須第一線面對客戶。由於前台與客戶有最直接的聯繫,因此它是公司最主要的營利部門。

中台,是提供交易輔助的單位,例如交易支援(Trade Support)、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法遵(Compliance)、財務監察(Financial control)等等。

後台,則較多是行政與營運方面的工作,例如交割與結算(Trade Clearing & Settlement)、 人資(Human Resources)、IT(Internet Technology)、會計(Accounting)等等。

那我們的導覽,就先從前台開始吧!

投資銀行的引擎:前台部門有哪些?

雖然各公司依組織架構稱呼可能不同,但大致上,在投資銀行中所指的前台,通常是指投資銀行部(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IBD)、財富管理部(Asset Management)、銷售與交易部(Sales and Trading)、高淨值客戶私人銀行服務(Private Banking)等等。

研究部(Research)雖然沒有直接營利或面對客戶,但可直接影響交易策略,因此通常也被劃分在前台單位。

有興趣了解投行更全面功能的讀者,不妨直接上個別公司官網或閱讀「年報」。年報中有詳細列舉各部門的分工,與最新的組織架構。因網路資訊較為碎片化,閱讀公司官網或年報的組織介紹,會對於整體業務有更通盤了解。

例如這是高盛 2021 年年報。

若對投行職缺有興趣,可用公司名加「Careers」的關鍵字(例如 Goldman Sachs Caeers 或是 JP Morgan Careers)搜尋,便可找到公司公開刊登職缺的網站。

但可惜的是,這些外資投行職缺在台灣非常稀少,甚至是沒有,因此對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來說不是很友善;若往香港或其他金融都市尋找機會較多,但也將面臨來自全球更激烈的競爭。

接下來,舉幾個較常見的前台部門深入介紹。

投資銀行部(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IBD)

你具備產業技術性硬知識?掌握公司估值的指標?擅長談判與解決問題?恭喜你,是 IBD 想要的人選。

IBD 是投行傳統的核心業務,它的功能是 IPO、M&A 等等直接為需要籌資的公司提供服務。通常,投行會以產業板塊與地區劃分 IBD 的執掌範圍。

(不知道什麼是 IPO?請見:【財經科普】讓財金系畢業生搶破頭想進入的「投資銀行」,到底是什麼?)

我在之前的文章曾提到,台灣因大環境,IPO 業務非常稀少且主要集中在半導體業,一年不過 10-20 家公司 IPO,2020 年集資金額僅 146.8 億台幣,相較香港的 1 兆 4920 億台幣,僅有香港的 1% 不到,因此台灣普遍較少人投入這塊業務,也不為大眾熟悉 。

全球最大 IPO 市場在紐約與香港,歐洲則因為須協助客戶公司上市,通常要求第二歐洲語言來與客戶打好關係,原生亞洲的亞裔先天便有劣勢。

而亞洲市場則多在上海與香港,台灣人普遍沒有中共政商界的連結與人脈,被邊緣化已不是新聞 (香港人更辛酸,被所謂 「內地專才」清洗,投行講普通話的比例已高過廣東話,由金融業便可看出中港矛盾的癥結),因此熱烈討論 IBD 如何入行的,通常為中國 「內地人」居多。

銷售與交易部(Sales and Trading)

你是活潑大方又頭腦靈活的俊男/美女嗎?你會說多國語言或興趣多元嗎?擅長察言觀色和人際交往嗎?那你很有可能勝任銷售與交易部的業務(Sales)一職。

你是電競高手嗎?你的眼手協調反應快、對數字敏銳、手指不胖且時常保持頭腦清醒嗎?那你很有可能適合銷售與交易部的交易員(Trader)一職。

想像一下,投資銀行就像一家水果行,手上有香蕉、蘋果等不同產品兜售。既然有產品要兜售自然少不了業務,而業務不僅要具備產品的專業知識,還要能及時提供具競爭力的價格,同時也能討客戶(Buy-side)歡心。

業務的一天通常由晨會開始,在了解市場趨勢後,主動聯絡客戶提供當日水果的參考價(Color),推薦手上有的可口水果(股票、衍生品、可轉債⋯⋯通常會按產品/市場劃分執掌),若客戶貨比三家後決定向你買根香蕉,接下來的買賣便是透過交易部門下單。

有時銷售(Sales)和交易(Trading)的功能會合併在一起,銷售交易員(Sales Trader)可以直接下單,而有時會單獨由交易員(Trader)執行交易。交易員接單後,必須準確、即時執行交易,單量大時壓力也不小,必須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思緒敏捷,在極短時間內快速下判斷與執行。萬一不小心下錯價格或單量,可是會被客戶無情怒吼。

雖然目前已有越來越多手續費低廉的「程式交易」與「自動化交易」(Low Touch),但對市場有重大影響的交易,仍需透過「真人下單」(High Touch),這類交易因經手真人,往往手續費也較高,因此交易員仍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交易方面,每家投行各有所長,例如歐資投行較擅長金融衍生品,種類較多樣,價格也好。

銷售業務(Sales)與交易員(Trader)是跟買方(Buy-side)的交易員、基金經理人打交道的第一線。如果能熟悉客戶的投資策略與喜好,讓客戶跟你下單交易,為公司帶來手續費收入,便是一個稱職的業務/交易員。這個部門開盤時的精神壓力雖大,但因跟著交易時間走,所以相較其他前台部門工時沒那麼長,通常晚上 7 點前便可收工。

研究部(Research)

你的邏輯推理能力佳嗎?喜歡閱讀新聞嗎?喜歡思考與鑽研一個問題嗎?最重要的是,你喜歡寫報告嗎?

在台灣,除了有產業界經驗的經理人,許多基金經理人都是從研究員做起,是蹲馬步練基本功的好地方,可以學習到深入的產業知識。

研究部除了常見的研究產業與個股的股權研究部(Equity Research)以外,另還有較偏總經研究與其他資產組合與地區的大宗商品研究(Commodities Research)、資產組合策略研究(Portfolio Strategy)、外匯與利率商品研究(FX & Rates)、信用商品研究(Credit Research)、各國總經研究(Country Economics)等等。

研究部通常是觀察基本面,配合財務模型做出產品/地區/產業板塊推薦。在財報季或有影響市場的重大新聞(如聯準會 Fed 公布升息、因應 Covid-19 各國有新限制措施)時,研究員須時常加班趕上報告的時效,因此耐久與抗壓性,是研究員不可或缺的特質。一個優秀的研究員還要能憑藉經驗與推理,深入理解現有財經數據並推導未來可能的走向。

別忘記,投行身為賣方,所有部門都是服務買方,研究部發表的報告也是。通常研究部會將報告發表在公司網站或寄給 Buy-side 客戶,Buy-side 的基金經理人與交易員則可使用帳號密碼閱讀這些報告。這些報告因側重「基本面」,對技術面短線投資者的幫助有限(所以常聽到有人抱怨大行報告不準),但對 Buy-side 投資人中長期的投資策略卻具有重大影響力。

金融科普小字典:賣方(Sell-side)與買方(Buy-side)

Sell-side 與 Buy-side 最大的差異,是「有沒有自己的資金可以買東西」。

在這個定義下,所有賣產品、提供建議與服務的機構單位都叫 Sell-side,例如投資銀行的投資銀行部、研究部、銷售與交易部。

Sell-side 的獲利來源為跟客戶收取的手續費收入。

而所有拿錢買東西的機構單位都可稱為 Buy-side,例如各式各樣的基金、財富管理公司、風險投資、保險公司的投資部、券商投行的自營部與資產管理部、交易公司⋯⋯等等 。

Buy-side 的獲利來源為買低賣高,賺取中間價差的資本利得。

投資銀行在金融的世界裡,被歸類為賣方(Sell-side),因為投資銀行擁有許多包括股權、固定收益、衍生品、外匯等種種產品,可以賣給客戶,而買這些產品的人通常稱為買方(Buy-side),賣方可以每單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

那是誰會來買這些產品呢?通常是有專業金融知識的機構投資人,例如保險公司的投資部交易員;退休金、投信的共同基金或避險基金經理人等等。買方手上有著從大眾手上集結到的大筆資金部位,可以決定將資金配置在哪裡。

身為台灣上班族,你是否想過,每月領薪水時強制扣的勞保、勞退去了哪裡?就在這些基金經理人手上!

買方通常會有不同策略,將資金投入不同產品。例如,如果是給中年人,想要穩健的退休基金,基金經理人可以拿這筆資金去買評級良好的債券(也就是固定收益產品),每個季度便能收到利息(Coupon);若是風險承受度較高的年輕人,基金經理人就可以選擇波動較大的股票。上述就是所謂的債券型基金與股票型基金。

(註:台灣的勞保、勞退,會與幾家得標的本土投信與保險公司配合,無法選擇退休金要配置在什麼產品或比例多寡;但香港的退休金「強積金」(MPF)與英國的退休金,皆與私人保險公司配合,可自行選擇退休金要配置在什麼部位。)

也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我們不能直接拿自己的錢,去買這些香蕉跟蘋果(股票跟債券)呢?

其實,理論上是可以的。只不過買這些產品,不只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一定門檻(例如一檔債券通常最小的交易名目金額是美金 $100K,所以如果 300 萬台幣對你來說只是一塊小蛋糕,是可以的喔!)但一般人可能擁有的本金較小,也沒有那麼多時間研究標的,因此寧可交給專業基金經理人。

Buy-side 與 Sell-side 的定義,是不容動搖的嗎?

傳統被歸類在 Sell-side 的券商投行,其實也有「自營部門」,也就是不幫客戶下單,而是用公司自己的錢投資獲利,或是有自己的資產管理部門幫客戶投資。所以嚴格來說,也不能說券商投行的所有單位都是 Sell-side,要看所在的單位是否有自己的資金部位可供配置。

至於如美國的 Jane Street、英國的 TP ICAP 等交易公司,雖一般被歸類在 Buy-side,但其主要獲利模式除了使用量化交易、程式交易自營,同時也是藉由「搓合買賣雙方賺取手續費」的造市(Market Making)來賺錢。

造市,在傳統上被歸類為 Sell-side 的行為 (因為獲利來源是跟買賣雙方抽取的手續費,並不是自己買低賣高賺取價差),但造市又並不是傳統 Sell-side 機構的核心業務,因此這類交易公司仍被視為 Buy-side,或獨立出來的造市商(Market Maker)。

而造市商通常活躍於「場外交易」(Over The Counter;OTC)。關於這個不在正式交易所進行的交易,以及參與其中的經紀商、造市商、交易商中介經紀(Inter-dealer Broker)神秘的人脈網路,我們將在後續的篇章解析。

結語

如果公司是一台跑車,前台便是跑車的引擎。但一台車光有引擎並無法運作,必須要有其他輔助,跑車才能順利發動,而中後台便如跑車的輪胎、坐駕等支援配件,整體搭配起來跑車才能順利發動。

下一篇我會說明投行的中、後台實際上在做什麼,在那之前請大家先多多複習前面的單元吧!

〈閱後小測驗〉

1.投資銀行的前、中、後台分別有哪些職位?

2.投行裡銷售與交易部的業務,通常要做什麼?

3.投行研究部的研究員,一般要研究哪些項目?

4.Sell-side 與 Buy-side 怎麼區分?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財經科普】華爾街之狼在幹麻?解析投行的前、中、後台分工(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財經科普】讓財金系畢業生搶破頭想進入的「投資銀行」,到底是什麼?
【財經科普】考上 CFA 人生變彩色、薪水三級跳?──CFA 協會多年會員完整開箱

作者簡介:

MJ,原產亞洲水域的妖怪,因偷吃小黃瓜被鎖進貨櫃,輾轉流落香港維多利亞港,最終定居英國泰晤士河。目前在倫敦塔橋下啃食金融城留下的隻字片語,化為金融科普的篇章。致力於普及公眾金融知識,拆解難懂的金融專有名詞與術語。並潛伏在陰影處,準備對不合時宜的金融教科書與刻板印象來個一拳爆擊,還原最真實的金融業第一現場。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