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飲食】「台灣買爆南非近 9 成龍蝦」是真是假?

作者:呂政達/沙漠裡的雲林漁人

自從上次在《換日線制級》podcast 節目上,和大家分享了「你吃的鱈魚不是真鱈魚(cod)」等等關於海產知識與各地稱呼習慣差異的話題後,據說引起不少讀者回響。編輯因此建議我以自身 20 年來與「海鮮」難分難捨的漁人經驗,規劃一系列【海產流言終結者】的分享,來跟大家聊聊有趣的相關知識。

最近聽說:「非洲盛產龍蝦,但非洲人再窮也不吃龍蝦!?」又聽說:「非洲龍蝦超便宜,而且還是『真龍蝦』!」真的假的?

今天,沙漠漁夫就來跟大家討論一下,這個在台灣頗為熱門的海鮮食材話題吧!

「非洲盛產龍蝦」?——只有南非等少數國家

首先我們來看看,非洲到底有沒有「盛產龍蝦」呢?

非洲大陸四面環海,但根據聯合國農糧署統計,整個非洲的年漁業生產量(包含魚、蝦、貝類等),大約是 1000 多萬噸的捕撈漁業、加上 200 多萬噸的養殖漁業––僅相當於漁業強權印尼一個國家的產量。

同時因為各地區特性不同,非洲各國的漁業產量差距甚大。以養殖漁業來說,在有尼羅河的埃及就因養著「超級多的吳郭魚」,相當於整個非洲大陸的 80% 的年度產量。

但我們從上面這張 2021 年的統計表也可以看出,非洲最強的 10 個養殖漁業國家,在全世界的成長空間還非常大——即使產量最高的埃及,也不過佔全球養殖漁業漁獲量的 1.9%。換言之,非洲顯然不是目前全球的主要漁業產區。

可能對水產略有研究的朋友們都知道,龍蝦是十分難以人工養殖的物種,更不用說在漁業技術並不先進的非洲國家。因此「捕撈」,一直是非洲龍蝦的主要來源。而「抓龍蝦」最強的國家不是緊鄰地中海跟紅海的埃及;是位在大陸最南端的南非——這裡才是真正的龍蝦大產區。

非洲龍蝦是「真」的?龍蝦種類怎麼分?

這邊插播說明一下,這裡說的非洲龍蝦到底是什麼物種。

通常我們台灣本地產的龍蝦,在生物學分類上是龍蝦科 (Palinuridae)、「龍蝦屬」(Panulirus) 為主的品種,也就是台灣人俗稱的「真龍蝦」——這個物種的特色是都沒有螯,並且會有兩根很長的觸鬚。

另外在台灣市場上還常見一種進口的「波士頓龍蝦」,則是「螯龍蝦屬」(Homarus)。嚴格說起來它是「海螯蝦科」(Nephropidae)的物種,和前面提的龍蝦有所不同。

在北美地區,也有所謂的「真龍蝦」,但通常會稱為「OO(地名)rock lobster」、「體特徵形容詞+lobster」,或單純只叫它 「lobster」;而「波士頓龍蝦」在美國當地其實通常叫「緬因龍蝦」(Maine lobster)或「美國龍蝦」(American lobster)——因為這類螯(龍)蝦主要都產在大西洋側,緬因州是全美產量最大的地方,而波士頓則是美東海產的交易中心,故在美國海內外會分別以「產地」和「主要交易市場」命名。(就像台灣頂級文旦代表:斗六文旦、麻豆文旦、鶴岡文旦……等,名稱雖有差異,皆為同一類作物)

那麼非洲產的龍蝦,是「真龍蝦」還是「美國螯(龍)蝦」呢?答案是前者——在南非等地捕撈到的龍蝦多為「Rock Lobster」,在台灣進口市場上有時則被稱為「非洲龍蝦」或「非洲黃金龍蝦」。跟我們台灣本島產的龍蝦在生物學上是「同科」(龍蝦科)但不見得同屬的物種。

非洲人是「不吃龍蝦」,還是「吃不到」?

講完「真」龍蝦/波士頓龍蝦的冷知識以後,我們回頭來看看非洲的狀況。非洲真的是「處處龍蝦沒人吃」,造成撈起來的龍蝦動不動有 3 到 5 公斤的超巨大個頭,當地更可以「便宜龍蝦吃到飽」?

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不是如此:首先,是所謂的「非洲」是一整片大陸、有許多國家,這裡面各國的國情都不同。《換日線》長居非洲當地的作者,已經有很清楚的分享,這邊就不再贅述。

但還有另一個「非洲人不吃龍蝦」的原因:是因為絕大多數的龍蝦,都在一撈上來之後,就被中國為首的世界各國「買光光」啦!

我們舉非洲龍蝦產量最高的南非為例,該國有 95% 以上的龍蝦,都是直接出口到亞洲和歐洲市場。其中銷往亞洲的量又遠高於歐洲,畢竟華人愛吃龍蝦是舉世知名,中國更一直是全球最大龍蝦消費國。

不過這邊還有個很有趣的新聞:在兩年前的 2020 年,因為新冠疫情爆發的關係,中國政府大舉「封城」、民間消費也大受影響;反觀當時的台灣因疫情控制得宜,生活消費如常,因此當年度台灣買下了南非整個國家高達 87.98% 的龍蝦出口量!

換句話說,其實非洲人未必都「再窮也不吃龍蝦」,很多時候其實是根本沒有機會吃到啊!

非洲龍蝦「超便宜」?運費、冷鏈是關鍵

另外,在中國的網路論壇上,常可以看到「龍蝦在非洲超便宜」、「當地一隻龍蝦不到 60 元人民幣」等資訊,但這恐怕也是越來越少見的特例了。

當非洲外貿逐漸邁向全球化之後,因為龍蝦外銷是高毛利的生意,因此即使在當地魚市場的單價,也跟著水漲船高起來。到非洲當地的漁港去買龍蝦,牠也算是相對高價的物種——只是跟台灣比,當然還是便宜至少一半以上的價格啦!

那為何在台灣買到的非洲龍蝦,還是不便宜,甚至會比當地貴上好幾倍呢?這主要是因為近年全球航運業大塞港、運費成本大幅上升,加上台灣本地龍蝦價格居高不下所致:

台灣目前的龍蝦消費市場,自給率越來越低,9 成以上來自進口,本地「真龍蝦」、尤其活龍蝦的身價因此不斷攀升。腦筋動得快的進口商,於是開始逢低買進南非的龍蝦。過去因為航程遙遠、加上中國買家的價格競爭,這筆買賣不一定划算;如今隨著(台灣)本地「真龍蝦」價格居高不下,加上冷凍保鮮技術的進步,已經有越來越多台灣業者,開始進口來自非洲的龍蝦了。

「非洲人不懂欣賞龍蝦美味」?以前的美國也一樣

最後,來跟大家聊聊「飲食習慣」的話題:有人會笑非洲人不懂品味龍蝦的好,居然把這樣的海鮮珍饈當成「低等食材」、「窮人都不吃」的食物。

其實,除了因為料理方式和內陸運輸不發達等前文已討論過的原因外,我們也別忘了,「不吃龍蝦」這件事可不只是發生在非洲啊!

好比在美國,翻開十五、十六世紀的歷史,龍蝦長期被視為「低等人吃的食物」,請人吃龍蝦甚至會被當成羞辱對方。甚至當時在被英國殖民的美國囚犯,就曾因監獄裡的伙食都是緬因螯龍蝦(波士頓龍蝦)而發起抗爭暴動呢!

直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緬因螯蝦開始被拿來做成罐頭,慢慢才被主流美國人品嘗;戰後隨著全球化和料理方式的進步與多元化,才逐漸變成「高大上」的食材。

各地文化、歷史不同,其實什麼海鮮都可能有人不吃。而隨著飲食文化與貿易全球化,「以前的垃圾變成現在的寶」這樣的例子還有太多(好比以前黑鮪魚都被拿來做肥料呢),以後再來跟大家一一分享吧!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海產流言終結者】龍蝦篇:「非洲人再窮也不吃、台灣買爆南非近 9 成龍蝦」是真是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英國疫情「缺蛋」實況:一個龍蝦比雞蛋好買的世界
「故意」生產過剩、撈空你的漁場再給點「補助」──「我們的繁榮生活,是踩在窮人的肩膀上」

作者簡介:

呂政達,外國朋友問說我從哪邊來?常回答:故鄉為台灣的西西里,近年又多了 PM 2.5。 天生好動、好奇。拼命進入斗六高中,因為興趣跑去海洋大學念水產養殖系,最大收獲是把到了老婆。後來流浪進入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在學同時開始海內外的水產經營管理,數年後生下小猴,好險不像隔壁阿杯! 專長就是在不同國家挑海鮮、吃海鮮、煮海鮮,買賣海鮮還有養育他們,最近流行看滿天星斗跟無盡黃沙!在中東沙漠的總理事務部當漁夫,是隻管人管水產怕沒香蕉吃的台灣猴。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