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憲銘:台灣人才及資源「都在半導體」!忽略軟體發展…未來不一定延續成功
筆電代工廠「緯創」(3231)成立「緯創垂直加速器」(Wistron Accelerator),15日舉辦Demo Day,共有5支新創團隊發表。緯創董事長林憲銘表示,當台灣人才與資源都在硬體、半導體,忽略軟體的發展,未來就不一定能延續成功,「企業能否有心思看到未來,就是一個問題點。」
林憲銘引述參與會議時得到的建言,觀察國際情勢、台灣人才取向及產業走向,台灣新創投資不多,在走向國際的速度和能力方面也有所不足,所以更要擴大發展規模,「從台灣往外看,在台灣創業、用台灣的資金,是否能啟動並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新創,我們要看的都是未來5年、10年,要想想能否把事情做得更好。」
林憲銘舉例,上個月他去以色列,他的感覺是,以色列新創規模做得很積極也很成功;當新創走向國際,變成很有影響力、衝擊很大的企業,應該要從這裡學習,「看到以色列的生存條件,和台灣一樣都有地緣政治性、衝突性的地方,但以色列就把這些危機轉為創新。」
「台灣過去人才的取向,多是硬體為主,甚至包括半導體,但可能無法彌補未來10年的需求。」林憲銘說,他也是「Double E」(EE,電子工程)相關背景出身,台灣Double E人才很多,過去確實協助台灣創造一個具有世界競爭力的平台,打造巨型的企業,緯創也包括在內;但未來能否繼續成功,他也沒有十足把握。
林憲銘認為,當台灣專注在硬體「航空母艦」,在軟體上如人工智慧(AI)、資料(Data)、生物科技(Biotech)投資相對不夠,那麼未來就不一定能延續成功,因此,現在更應該要積極思考,到底適不適合把重點人才和資源放在這些硬體上、也就是現在被認為是「成功的產業」。
「很多企業不見得看得到未來5年或10年,但為了生存,也有很多短期的挑戰。」林憲銘指出,企業在這些挑戰下,能否有心思看到未來,這就是一個問題點。
林憲銘強調,萬事也不可能只求自己,很多事情要找夥伴及合作,更需要透過機制及努力,跳脫舒適圈、離開象牙塔,因此,新創加速器對他而言,並不是用緯創角度來看,「不是我們來幫助各位,而是倒過來,我們得到大家很多的幫助,互相產生更多動力,有了正面的影響,並持續不斷做下去。」
延伸閱讀
林之晨:新創公司能帶來「望遠鏡」!助企業提早5-10年布局,勝過競爭對手
LINE台灣執行長陳立人曝「併購TaxiGo機會點」:企業助新創發揮創意,達到雙贏!
【科技人帶路】Web3.0如何帶來顛覆?林之晨:把握3大板塊位移「有望成科技巨獸」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楊絡懸:專訪過台積電董娘張淑芬的藝術公益、側寫過英國前首相梅伊的政經脈動。相信不論是企業大老闆、小人物或社會角落,都有值得被記錄的故事,期盼透過深度和廣度的觀察力,帶來最宏觀的專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