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可取代燃油車「但充一輛耗60度電」!工研院:降低電網衝擊是重點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7日表示,在台灣2050淨零排碳的路徑中,「運具電氣化」絕對是不可或缺,電動車將取代燃油車,不過,充一輛電動車需要耗上60至70度電,對電網影響相當大,該如何讓電網、電動車之間達到良好平衡,就要思考更完善的配套措施。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圖/記者楊絡懸攝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圖/記者楊絡懸攝 (楊絡懸)

工研院和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因應電動車充電發展之電網規劃研討會」,號召國內外專家與產官學研參與,期盼透過專家觀點與建言,協助台灣建立有序且有策略的充電環境,並與電網系統互惠共生。

劉文雄表示,面對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運具電氣化」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尤其台灣約12%排碳來自交通;在這條路徑上,台灣預計2040年禁售燃油車,也就是100%販售電動車,未來電動車將取代燃油車成為主流。

「不過,充一輛電動車,要60至70度電,對電網影響相當大。」劉文雄說,台灣地狹人稠,如何讓電動車充電使用,包括設施建造地點、具備相對應的電網系統能有效支援,更是必須探討的重點。

根據交通部統計,2030年台灣將累積逾51.9萬輛電動小客車,依工研院在電力使用的估算調查,電動車車主每月平均跑約1,158公里,若以一度電可跑6公里估算,等於一整年電動車充電需使用約12億度電力,可預期將對電網帶來不小挑戰。

劉文雄提到,每一輛汽車的充電,對於電網供電需求的整體互動,需花時間找到相對應的平衡;去年工研院花時間分析台灣有關電動車的產業鏈,從了解台灣人的開車習慣,推演出台灣人駕駛電動車的充電習慣,全盤規劃台灣充電設備,電網供給等,讓電網、電動車之間有最好的配合。

廣告

「不可能全部複製國外經驗,因為每個地方、每個人開車的習慣都不一樣。」劉文雄說,台灣從南到北不過400公里,電動車充一次電一定可以跑完,也就是說,身在台北市的民眾充電一次可用很久,不需天天充電,電動車是整體系統上、策略上的規劃。

另一方面,劉文雄表示,電動車雖然對電網造成很大衝擊,用電量很大,但換個角度來看,電動車就像是隨時隨地的「移動電源」,若電網需要時,也可把多餘的電力反饋給電網,這就是「充放電技術」(Grid to Vehicle, G2V; Vehicle to Grid, V2G)。

他認為,電動車完善的政策性規劃,包括若能透過「需量反應」等措施,鼓勵車主避開尖峰時段充電,將多餘電力反饋給電網,不但獲得電費折扣,更可有效協助政府緩解尖峰時段負載,如此一來,車主不再只是電力使用者,更可以是電力產銷者,降低碳排放,協助強化電網韌性。

延伸閱讀

經濟部:台積電「最先進製程」會在台灣投資!政府會提供水電、土地協助

台積電1奈米落腳桃園?竹科:龍潭園區出租率達99%「已無可供土地」

台積電啟動竹科再生水專案 3年後日供萬噸給2奈米新廠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楊絡懸:專訪過台積電董娘張淑芬的藝術公益、側寫過英國前首相梅伊的政經脈動。相信不論是企業大老闆、小人物或社會角落,都有值得被記錄的故事,期盼透過深度和廣度的觀察力,帶來最宏觀的專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