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灣服務業大評鑑─專家觀點-從服務中落實永續 雲品兼顧獲利和社會責任

因為疫情影響,過去幾年服務業營收像坐雲霄飛車,從三級警戒的低檔、報復性旅遊的高峰,到現在的解封出國潮衝擊,不同性質的服務業者都必須隨時戰戰兢兢地調整策略和做法,來因應這個消費者習慣隨時都在變化的環境。

變化中還是有些價值是不變的。包括服務業在內的所有公司,都應該在不斷變動的環境下,找到自己公司永續經營的價值,所以本文不談變動的策略,而想集中探討不變的公司永續價值。

我們認為的永續,至少有兩層意義。現實中世界上沒有公司能夠永續存在,重要的是存在的每一天,對社會有沒有自己獲利以外的貢獻和意義,這是第一層;另一層意義則是在環境永續的保護上,每一個企業都要自我檢視有沒有認真盡一份心力,我想在此分享我們的經驗。

攜手異業合作 行善和獲利可兼顧

首先是大約在14年前被莫拉克颱風沖毀的台東延平鄉紅葉溫泉。雲品國際攜手台泥綠能以地熱發電結合溫泉觀光,希望不只把溫泉修復,還能夠以此據點做為地方創生的平台,過程雖然辛苦,但是格外有成就感。我們不只著眼在園區的商業營運模式,更希望能融入地方,共生共榮。

在餐飲部分和「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M'Loma」、「卡那歲工作坊」與「蕎仁美部落廚房」等地方餐廳在台北頤宮合辦了兩周的活動,叫好又叫座。住宿部分則有「One Taitung」、「比砂麓」和「宜興園」等民宿加入「紅葉COLLECTION」,建立訂房和服務平台,一起討論如何提升品質,共同行銷。

目前的營運團隊中有7成2的同仁來自延平鄉,9成5來自台東縣。園區販售的絕大多數伴手禮也都是當地高質感的產品,我們和桃源國小合作辦理藝術創作課程,讓同學用半學期的時間描繪地方生活意象。

廣告

我後來回想,為什麼我們做這個案子時特別開心且有成就感?答案就在《目的與獲利》書中。作者喬治賽拉分是哈佛教授,在20多年前就投入當時很冷門的ESG領域,他認為公司必須要有獲利以外的「目的」,這個目的可以是ESG,也可以是一個有利於社會或人類的使命及目標。

他認為行善和獲利是可以兼顧的,不必二擇一,而且還有數據來證明。賽拉分教授分析了數千家公司,發現以ESG或目的導向的企業,股票報酬率比競爭對手高。例如:「發現(Discovery)保險集團」企業宗旨是讓客戶過更健康的生活。所以他們提供各種誘因,在超市買健康食品、固定上健身房、從汽車追蹤器確認是安全駕駛等,都可以得到折扣。結果客戶保費和公司醫療賠償同步降低,達到了客戶更健康長壽、公司獲利增加及員工有成就感的三贏,這就是我們想要追求的境界。

推廣永續 旅人加入減碳行列

另外,我們去年底也推出了負碳排住房的方案。歷經二年的碳足跡盤查,雲品與台泥資訊以飯店整年的原物料使用量、能源使用量、公共設備使用量等,計算出雲品溫泉酒店平均每房每晚入住的碳足跡為150kg CO2e,換算下來可用47元購買碳權來抵換,進而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雲品透過加入新加坡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CIX完成碳權交易及抵換,主要購買保護巴西東部的亞馬遜雨林項目,協助亞馬遜再造林聯盟(ARC)重新造林、防火,以及培訓可持續利用土地。

旅客加價47元達成碳中和後,不但可獲得減碳旅人專屬永續楓葉種子紙與電子證書一份,雲品溫泉酒店也加碼購買對應的47元碳權,讓旅客的住房成為負碳排,攜手旅人以雙倍抵銷碳排而努力。為什麼我們不但自己盡力做,還希望更多的旅人加入減碳行列?

在BBC影片《藍色星球II》其中一段,描述了一群居住在北極斯瓦巴島的海象,苦無棲身之所,在有限的漂浮冰塊上擁擠地互相推擠,希望自己有塊可以休息的立足之地,其中一對母子,無力與其他海象搏鬥,只好載沉載浮地尋覓新的冰塊,終於在氣力用盡前找到了。此時主持人李家維教授的旁白令人難過,過去30年來夏天的海冰減少了40%,「如果這隻小海象有幸長大,依照目前地球暖化的速度,可能也沒有冰塊可以給牠棲息了」。

每個人都對碳排「有所貢獻」。台灣人年均碳排量12公噸,比大陸、日本、歐盟和多數已開發國家都來的高。我們希望不只自己做,也希望有更多夥伴加入減碳的行列,所以推動台灣首創的負碳排住房方案,來推廣永續意識。

我以在台東縣延平鄉桃源國小布農族的小學生作業上看到的原住民的智慧話語作結:「人住在土地上只是暫時借用,總有一天必須歸還,因為地必須重新清洗。」土地和環境不是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我們只是借用且必須交棒給下一代,但是要確保交下去的土地是乾淨的。作為78億人的一份子,不要輕看自己的影響,也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畢竟不管是集體的破壞或改善貢獻,都有極大的力量。獲利,是服務業生存必須,但不是唯一的任務,有意義的企業宗旨和永續責任是不可或缺的,值得我們互相砥礪,一起努力。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5檔投顧點將 拚金牛甩尾
泓德能源衝刺綠電 明年看旺
三利多助攻 台積電再展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