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理財好習慣 讓你的存款力倍增
文:李美虹
有一則小故事說,有一個窮人,在一本差點被火燒掉的書裡,看到一張薄薄的小羊皮紙,上面寫著「點鐵成金」的秘密:在黑海邊有塊小圓石,能把任何金屬變成黃金。這塊奇石的外觀跟海邊成千上萬顆石頭長得差不多,差別只在於,奇石摸起來是溫熱的,而普通石頭摸起來是冰涼的。於是,窮人開始露宿於黑海岸邊,尋找這塊奇石。
窮人很聰明,他知道如果把撿起來的冰涼石頭隨手扔掉,那他可能會重複撿到已經摸過的石頭,這樣就無法有效率地找到奇石。於是,每當撿起一塊冰涼石頭,他就把它往海裡扔。一天過去了,他毫無所獲,過了一個月、一年、二年、三年……他還是沒找到那塊奇石。但他不氣餒,每天繼續撿石頭、扔石頭……日復一日重複這個動作。有一天,他撿起一塊石頭,一摸是溫的,但他還是很習慣性地把石頭扔到海裡,等他下一秒反應過來時,奇石已經沈入大海。
英國教育家洛克(John Locke)說:「習慣一旦養成,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由於窮人的扔石頭動作太習慣性,當他苦苦尋覓的奇石出現時,因為下意識的習慣性動作,就把它扔到海裡,他多年的點鐵成金夢,也像海水泡沫般頃刻破滅了。
只要養成理財小習慣 就能改變自己的財富數字
一個人下意識的行為,源自於習慣;而一個人的習慣,則是長期養成的結果。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理財小行為」,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只要養成習慣,就能改變你我的財富數字。舉兩個簡單的例子,養成每天回家就把身上的零錢全部丟進小豬撲滿的存錢動作,一段時間過去後,就會發現自己多存了數千元、甚至數萬元。
另一個習慣是:當周只領當周生活費。方法是先計算出每個月的必要生活費,包括餐費、交通費、手機費等,然後把總金額除以四,就是每周能支出的生活費。假設這個金額是2千元,那麼每周一的早上就只從提款機一次領出2千元放在皮夾內,每次只要從皮夾拿出錢使用時,你一定會看到鈔票不斷減少,花錢也就會有所警惕。我發現,這個方法對於減少衝動性購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因為如果亂買,這周的生活費就會銳減,屆時就得靠喝白開水配土司過日子了。
用銀行零存整付與定期定額買基金—蕭碧燕45歲繳完房貸、攢到千萬退休金
我再舉「基金教母」蕭碧燕的故事為例。蕭碧燕剛出社會領到第一份薪水,她採取的第一個理財行動就是到銀行辦理「零存整付」,約定1年內想存多少就存多少,但1年後才可以領錢,達到強迫儲蓄的功能。可別小看這個看似傻瓜的存錢法,它幫蕭碧燕存到購屋頭期款,在台北市北投區買下了人生第一間屋。
1994年,隨著工作轉變,蕭碧燕把存錢的好習慣改為投資基金,在持續扣款、聰明獲利、適時轉換的效率投資法操作下,45歲那年就存夠了千萬退休金、繳完房貸、小孩也養大了,可說是無債一身輕,50歲開始就不再為五斗米折腰,想工作就工作,不想工作就去遊山玩水,過著倒吃甘蔗的半退休生活。
事實上,蕭碧燕在存錢過程中,同時搭配了「控制物欲」的消費好習慣。例如45歲之前手錶都是買路邊攤一、兩百元的便宜款,用到沒電再買另一支;45歲之後才因為先生送禮而戴了人生中最貴的一支錶,價格2,000元;包包也是等到40幾歲很會賺錢後,才買數千元的名牌包。
什麼收入過什麼生活 永遠都不要透支
蕭碧燕曾說:「很多人都說我們這種人不懂得享樂,但這是我很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也很清楚花錢的順序,好了再來享受,這樣花錢沒壓力,精神也很愉快,日子過得更開心。」
所以她也建議,想要變有錢、但卻缺乏行動力的人,第2個最基本的原則是:什麼收入過什麼生活,而且永遠都不要透支,再來談省錢、存錢、投資理財。只有當行動變成習慣後,才能靠自己一輩子都有錢。
習慣決定未來。好的理財習慣更能決定未來財富。如果你還沒培養出理財好習慣,就從今年開始行動吧!
個人簡歷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3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跟人溝通理財知識。曾擔任《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Money錢》社長兼總編輯長。
Yahoo利用AR「擴增實景」,只要打開手機點擊以下按鈕,財神爺隨時出現在身邊發元寶給你唷!(請記得允許使用照相機與麥克風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