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中國造艦能力勝美230倍 靠3招能扭轉劣勢?

最近西方媒體熱烈討論一項美國海軍情報部門的最新評估,聲稱中國的造艦能力是美國造船廠的230倍,中國在造艦能力方面遙遙領先,令美國生產作戰軍艦和潛艇的能力相形見絀。軍事分析人士認為,重建美國海上霸權是與中國戰略對抗時無法迴避的問題,美國要從3個方面同時著手,才有可能在海軍力量對中國保持優勢。

消息最早是來自於美媒《動力》雜誌的《戰區》專欄公佈的美國海軍簡報投影片,標題是《未來跨太平洋戰略競爭》,簡報內容經過五角大廈證實。簡報上的數據指出,中國造船廠的造艦能力是每年2325萬噸,而美國則不到10萬噸。中國有50個乾船塢可以容納航空母艦,有75家大型造船廠,其中20家可以支援海軍建造軍艦,另有13家造船廠專門建造軍艦。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Carlos Del Toro)今年2月就曾指出,中國東北大連造船廠的造艦能力超過美國7家造船廠的總和。

雖然中國只有3艘航母,而美國有11艘,但上述的數字聽起來還是很驚人。美方預測,從總噸位上看,中國海軍預計2035年將接近500萬噸,而美國海軍到時將接近600萬噸。但是中國戰艦的總數量將達475艘,而美國只有305艘至317艘。

軍事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的造船能力甚至在冷戰結束前就在下降,但在冷戰結束後萎縮得更厲害,現在它正處於一個極低的水平。中美兩國海軍艦艇數量差距讓美國深感不安,國會和海軍內部都在施壓要求加快造艦計畫。目前美國海軍的作戰艦艇數量為296艘,若按其設定的計劃,美國到本世紀60年代將有385艘戰艦,而中國可能遠遠超越這個數字。

《1945》網站對此評論說,按船舶數量或總噸位來計算海軍戰力,顯然是中國會佔上風,而且未來幾年這個差距將會愈來愈大,這也意味著中國軍艦與商業船舶的建造與維修能力都將以巨大的優勢超越美國。

除了軍艦之外,建立海權也不應忽視大規模生產商用船舶的能力,歷史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漢(Alfred Mahan) 曾表示,船隊是將國內生產與國外港口連接起來的鏈結,軍艦和商船共同構成了海權鏈的核心環節。商人在平時載運貨物,戰時保持貿易,還能協助移動部隊與運送戰爭物資。相比之下,中國海權鏈中的核心環節很粗壯,美國的海權核心環節已嚴重腐蝕。

分析人士指出,噸位是海軍力量的重要衡量標準,也是衡量海上商業潛力的指標,其重要性無可爭議,但是在軍艦的戰力上還有許多其他指標。要解決與中國造艦能力的差距,美國必須利所有新舊資源,同時減少中國的資源,這可以從3個方面著手:

首先,美國振興造船業需要更多財政支持。1982年是美國對海軍大量投資最高峰,若按GDP比例來說,現在對海軍的投入還不到當時的一半,因此還有很大空間。

其次,美國不必從頭開始建立造船的基礎設施,它有許多曾經風光一時、但已廢棄多年的造船廠,例如1986年被閒置至今的麻塞諸塞州昆西市前河海軍造船廠(Fore River Naval Shipyard),它打造軍艦有近百年歷史,應研究將這類大大小小造船重新運作起來。另一個途徑是向外國訂購,中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國,但第2大卻是美國盟友,包括韓國及日本,應該善用這些資源。

第三,如果未來必須打擊中國的航海力量,那麼現在就應該用技術管制等各種方式壓制其基礎設施的擴增,包括港口與造船廠。

總之,冷戰結束以後美國失去大國競爭的動能,它的敵人都在山洞與沙漠裡。現在美國還有些家底可以重拾大國競爭戰略,但是要面對一個已在大國競爭準備了數十年的對手,除了下定決心,還得加快腳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