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化危機為轉機

圖╱譚淑珍
圖╱譚淑珍

新聞提要■走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度過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危機」全都化為韓國人克服難關的成長動力,在全球經濟多變而不確定中,韓國依然朝著目標勇往直進。

精句選粹■Korea shows strong performance in the index ranking.

美中對抗、新冠疫情、俄烏戰火接踵而至,不只引爆全球能源、通膨危機,也連累韓國的經濟表現,其中,美國的《晶片法案》更是衝擊韓國的經濟命脈,因為半導體產業是韓國經濟最大收入來源。

而10月29日因萬聖節群聚而發生的「梨泰院踩踏慘劇」,更為低迷的韓國經濟增添哀傷氣氛,就在韓國因「梨泰院慘劇」全國哀悼期間,來自38度線以北的金正恩政權,則趁機多次發射飛彈,企圖挑動全球敏感神經。

擁有對抗全球危機的DNA

在內有憂,外有患的氛圍中,「我們有克服全球危機的DNA!」產業通商資源部貿易投資司司長文東敏、KOTRA(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總裁柳正烈在「Invest Korea Week 2022(IKW)」開幕典禮上,異口同聲向來自全球300多位企業家、投資人與創投業者及媒體宣示:「我們將打造創新、友商的投資環境,韓國會永遠往前進!」

這是韓國在疫情爆發三年後,首次舉辦實體IKW大會,也是尹錫悅政府上任後的首場大會。儘管在美國祭出《晶片法案》後,韓國不論是排名、產量,都是Chip4(晶片四方聯盟)中唯一下滑的國家,但是,韓國仍然以BBC(Bio、Battery、Chip)為主軸,作為大會「開放創新的投資」的主題。

廣告

經歷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度過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危機,還有2016年的「薩德事件」等,每次的危機,都化為韓國成長的動力。

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安德根就開宗明義的指出,「韓國擁有對抗全球危機的DNA」,即使面全球經濟低迷,依然可以逆勢成長,今年以來,外人投資韓國金額已經突破200億美元,2021年更達到歷史新高的295億美元,特別是在半導體、電動車與電池等領域,都有很好的成績。

韓國極具投資魅力

這些數據顯示,即使韓國看似陷於經濟泥淖,仍能吸引外人投資,柳正烈分析指出,韓國已擁有連結全球市場,運用全球資源的能量,所簽定的FTA(自由貿易協定)覆蓋的貿易額已是全球第二大。

柳正烈更細數韓國在世界的排名:連續七年入選為彭博資訊的「全球最具創新性國家」;整體研發經費占GDP逾3%,是亞洲第一;智慧手機、半導體、汽車、造船等具有全球競爭力,每一項排名都昭示著韓國是具有投資魅力的國家。

1992年就到韓國投資外商Edwards,30年來經常被問到:「當很多企業都往中國大陸設廠時,為什麼Edwards要留在韓國?」Edward韓國公司總經理尹在熙坦言,總公司不是沒有針對到大陸設廠進行評估過,但選擇留在韓國是因為Edwards的主要客戶為半導體相關產業,而全球最主要的客戶都在韓國,DISPLAY、記憶體等領先企業和大廠都在韓國,包括三星、SK等。

對Edwards而言,尹在熙指出,最為重要的是有強而有力、完整的供應鏈體系,還有就是「韓國變了」,過去,很多人都說在韓國設廠會遭到很多刁難,要經過很多核准程序等,但現在「政府積極協助的程度,是會讓人嚇到的程度。」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看好經濟復甦不受疫情影響 澳洲央行最快明年2月 QE退場
核四剩餘空地 火力電廠列選項
亞太電開新局 遠傳扮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