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在銀行;人上天堂」會是人生悲劇嗎?
文:歐陽姚
近日與一位年輕人談話。他提到身邊的上班族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由於房價太高,只要買房,就得犧牲生活品質。
與買房相較,租屋費用低一些,多出的「錢」可以讓他們每年出國旅行一~二次、平時養隻小貓,當當貓奴、周末夜還可以去爵士樂酒吧,喝二杯小酒…保有一定程度的生活品質,讓年輕不留白。
不過,人生有許多階段,包括:求學階段的兒童期與青少年期、進入社會後的青壯年期與中年期、退休後的初老期、老年期,甚至還有耄耋期(80歲-90歲),漫漫人生中,絕對不只有「年輕歲月」要度過。
如果只顧年輕歲月,將金錢與時間都在此時享受了,以致毫無積蓄,要如何應對人生其他階段的歲月呢?
但是「話」還沒說出口;就讓我想到一位老朋友,年輕時要工作、要照顧家庭小孩,終年都像陀螺一樣忙個不停。
每每邀約她一起旅行,甚至是短暫的下午茶,她都以現在太忙,等孩子長大,也自工作上退休後,再相約一起「笑傲江湖」!
只是沒想到,當孩子真的長大離家,自己也退休了,有錢又有閒之際;卻因坐骨神經疼痛,進了醫院動了手術。
手術後的她,不能久站、不能久坐、更不能久走;年輕時計劃的「退休後遊遍五湖四海」的夢想,自然也就無法實現,成了人生一大憾事!
有一則「蟋蟀與螞蟻」的寓言故事。內容是:
螞蟻成天緊張兮兮,要工作要存糧,生活得不算開心;蟋蟀則是活在當下,走一步算一步,只要開心就好。
但是,當冬天來臨了(在人類就是失業了或是退休了)。螞蟻存糧一大堆,躲在洞裡,過著枯燥乏味的日子;蟋蟀這個月光族,則是生活陷入危機,有可能凍餓而死。
二者都不算圓滿。螞蟻一生拼命工作,卻完全不懂享受生活;蟋蟀則是即時行樂,不顧未來。
吃土族 努力開源!
某人力銀行調查:受「通膨與疫情雙重衝擊,以全體受僱員工918.2萬人估算,45.8%上班族每月薪水花光光(月光族上看420萬人),有26%受訪上班族需借貸度日,成了月底「吃土族」。
這類族群最可憐,既沒享受到,也沒存下錢來;節流已經解決不了問題;當務之急就是要多開源。
另外,調查中顯示:即使上班族有能力存錢,每月平均只能存8,782元,僅有36%比例能存1萬元以上,有機會跳脫「薪貧族」。
越早開始投資理財越好,重點是要持之以恆,隨著收入增加,投資金額也要放大。
若是想出國、想享樂,則是要計劃而為之;最好享樂的資金是「其他收入」。譬如:以一年時間,每月多賺5,000元,一年存到6萬元,就可來趟小旅行了!
「人生有二大悲哀,一是人上了天堂、錢還在銀行;另一個是人還沒上天堂,銀行已經沒錢了」。該怎麼計畫一個「經濟無虞、自己又喜歡的人生」,可是個考驗智慧的大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