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險該買嗎?理賠內容有哪些?如何做好長照規畫?

台灣已經邁向少子化與高齡化社會,人口結構明顯改變,青壯年照顧、扶養老年人口的負擔較上一代更加沈重,究竟退休後的老年安養與長照支出,該如何替自己打算?

現在各大保險公司均推出「長照險」商品,該考慮嗎?長照險真的能夠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嗎?如何做好長照險規畫?

延伸閱讀》投保長照險 釐清兩大迷思

長照險是什麼?理賠門檻為何?

長照險全稱為「長期照顧保險」,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長照政策,統一規範長照險中與理賠定義有關的「長期照顧狀態」與診斷評估方法,希望國人能正確利用商業保險來轉嫁長照風險、彌補政府政策不足之處。

一般長照險的設計,只要達到需要長期照護的狀態時,就可以啟動理賠機制。至於要如何判定是否達到長期照護狀態?判斷方式有兩種:「生理功能障礙」與「認知功能障礙」。

目前各大保險公司針對這兩種障礙的判斷方式大多是一致的,分別為:

  • 生理功能障礙:依「巴氏量表」或「臨床專業評量表」診斷其6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移動、更衣),只要符合3項即符合門檻

  • 認知功能障礙:經專科醫師診斷判定為持續失智狀態,且依臨床失智量表(CDR)評估達中度(含)以上(即CDR ≥ 2 分,非各分項總和)者

只要符合以上兩種障礙其中一種,即可判定達到長照狀態,可啟動理賠機制。

延伸閱讀》國人最擔心的失能障礙NO.1竟是飲食障礙…該如何做好失能風險保障規劃?

長照險的理賠方式是什麼?有什麼保障?

一旦進入長期照顧,被照護的時間也較長,因此長照險在保險金設計,通常會包含一筆給付及分期給付。

廣告
  1. 長照一筆給付金:診斷符合長照狀態後,即理賠一筆金額,金額依保額大小而定。

  2. 長照分期給付金:診斷符合長照狀態後,依條款約定的方式(年/月) 定期給付分期金,金額依保額大小而定且有給付次數上限,但若分期金給付期間被保險人不再符合長照狀態(須定期評估長照狀態),即暫停給付。

如何挑選適合的長照險?要評估哪些面向?

除了確認一筆給付金與分期給付金的額度之外,在挑選長照險商品時,還可以評估以下幾個面向。

  1. 分期保險金年限至少10年:長照是一條漫漫長路,建議至少保足足夠的年限,確保保險理賠不中斷。

  2. 是否有「豁免保費」機制:如果陷入長照狀態,又沒有親人可以協助時,無法謀生,極有可能無法持續繳納保費,這時選擇有豁免保費條款之保險商品,若付不出後續保費時,仍然可以擁有保單保障。

  3. 留意「免責期間」:長照是一種長期狀態的判定,通常保險公司會設計免責期間,確認長照狀態符合一定時間後才啟動理賠機制,免責期間通常為60-90天,免責期間愈短,能愈快請領保險金。

  4. 給付頻率與理賠次數:頻率愈高愈好,理賠次數與期間愈長愈好,才能確保充足保障。

  5. 其他附約與保障項目:是否搭配完全失能、意外失能、其他醫療險,依照自身需求考量。

  6. 「還本」或是「不還本」:長照險有「還本」與「不還本」兩種類型。還本指的是若身故或契約期滿都沒有用到長照險,就會退還所繳總保費,不還本指的是即便沒有申請過理賠,保費也不會退還,但保費會較還本型便宜3-4成。

延伸閱讀》國壽:長照保障 至少每月4.5萬才夠

一定要規畫長照險嗎?

長照險目前最為人詬病一點就是:貴。尤其,目前長照險都是「終身型」險種,沒有一年期的定期長照險,一次就是要綁約繳費20、30年,讓很多小資族想提前規畫也無力負擔。

但,有鑒於長照險是長年限終身型保險,且最高投保年齡只到70歲,甚至依各保單設計不同,部分只接受65歲或60歲以下的人投保。因此,如果確認有心血管、腦中風、失智或其他可能達到長照狀態的家族病史,且有能力負擔保費,長照險仍是值得考慮的選項,且最好在身體健康良好的狀態下及早規畫。

若是經濟能力有限的年輕小資族,從年輕到老的優先購買保險順序為:意外險、癌症險/醫療險、壽險、長照險,如果在前三種保險都已完備的狀況下,且也有經濟能力額外負擔每年數萬元的長照險保費,再考慮購買即可。

延伸閱讀》殘扶險、長照險、失能險 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