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打破醫療險迷思 健保+實支實付並不夠!

【時報-台北電】實支實付醫療險可以保障自行負擔及不屬全民健保給付的住院醫療費用,近年成為國人的第二張商業健保卡。不過,壽險業者指出,很多人以為「有健保加上實支實付險」就穩了,其實就是一大迷思。

富邦人壽指出,隨著醫療技術日益進步,健保負擔外的自費項目逐年增加,民眾面臨「醫材價格高」、「標靶藥價高」、「新式手術費用高」等三高風險,且很多不用住院就能治療,例如癌症標靶治療等先進或精準醫療(如口服標靶藥物、質子治療等),費用很昂貴,實支實付險可能無法保障這些高端醫療的需求。

富邦人壽建議,民眾可藉由市場陸續推出精選傷病保險及癌症新式療法保險,適時補強醫療保障的缺口。以台灣民眾十大死因排名第一名的癌症為例,富邦人壽推出多張癌症精準治療保險商品,包含癌症基因檢測、標靶治療、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質子治療及重粒子治療等高額且須自費的癌症新式檢測與療法的給付,協助民眾升級防癌保障,以分擔罹癌高額醫療費用的風險。

台壽點出三迷思,一是「買終身險一定比定期險好」,終身型的醫療險商品,保費通常高於定期型保險商品,若要精打細算,建議可透過規劃消費型的定期醫療險為主;另一方面,規劃醫療保障的重點在於用較少的錢(保費)來轉嫁風險發生時產生的高額醫療費用。因此,規劃醫療保障應著重於「保障的範圍與額度」。

二是「小孩的保費比較便宜,優先把小朋友保障買足」,其實家庭的經濟支柱是父母,應「先保大再保小」優先規劃父母親的醫療保障,才可讓保險有效發揮保障家庭的功能;三是「醫療險有買就好」保險要因應不同階段需求、政策及醫療環境的轉變有所調整。因此每2至3年要請專業的保險顧問協助整理全家保單。

國泰人壽表示,常見迷思就是「還年輕不需要醫療保險」,但是近年來疾病年輕化,宜及早建構醫療保障以備不時之需相當重要。(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魏喬怡/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