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神專訪1/癌媽變包租婆 百萬滾10房

【時報-台北電】只要內心有光,就能照亮黑暗。人稱R姐的退休理財顧問廖嘉紅歷經婚變、罹癌等多次低谷,身為單親媽媽,一路靠著膽大心細的冒險家精神,從包租婆、ETF達人到斜槓經營自媒體,不斷挑戰自我,在她分享起伏跌宕的人生故事之餘,也一起來偷師,如何靠10間套房養活1家三口,積累出逾3千萬元資產的投資心法。

採訪當天,連日陰雨綿綿的台北市,居然罕見露出短暫陽光,特地從台中北上受訪的R姐,笑盈盈現身,自帶如同小太陽般的正能量,不管是離婚過程,獨力撫養特殊生的兒子,甚至父親日前生病入院,被問到大大小小的各種波折,臉上沒有不悅,都能侃侃談論。

從小在台北民生社區長大,因為跟前夫結婚而南下,成為台中媳婦,也就此落地生根,中興大學畢業的她,早期曾在中研院分子生物所實習,後來確認自己喜歡與人互動,因而放棄續讀研究所,迎來人生的第1次大轉彎,進入保險業,成為頂尖超業。

31歲時,因為和前夫一起創業,想說與其付租金,還不如把錢拿來付房貸,出手買下透天厝,之後生下1對龍鳳胎,卻面臨婚姻危機而離婚,甚至在孩子年僅2歲多時罹癌,還好保險公司理賠200萬的保險金,幫忙撐過經濟壓力,安心治療後,也順利康復,才能夠陪孩子成長至今。

R姐表示,自己並不是衝動買房,而是在出手之前的1年就做足功課,足足看了100間以上的房子,中間一度因為前婆婆中風病倒,先生態度轉為猶豫,反問她說:「我媽都這樣子了,我們還要買房子嗎?」

但她沒動怒,而是理性分析買房的理由,因為當時夫妻倆一起創業,需要辦公室,同樣每月要繳2萬多元,繳房貸的選項當然比交房租好,她向先生說明,「畢竟我們需要工作,也都需要錢養小孩」,就在2001年亞洲金融風暴過後,以約6折價買下人生中的第1間房。

至於能便宜買到房子的關鍵,除了當時房市景氣下修,更重要是她選擇的標的,竟然是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漏水屋。買下後再砸百萬修繕,找來專業水電重做基礎建設,補強防水管線,甚至連地磚都打掉重新裝潢,經過幾乎是砍掉重練的大規模翻修後,也讓她自豪,「之後自住了10幾年,都沒有發生過任何問題」。

R姐透露,後來因為離婚,決定處分掉透天厝,賣掉的價錢比買進多了1位數,進帳快3倍,之後買進現在位於台中捷運附近的社區大樓,跟一雙兒女居住至今。

在換屋當時,她不是一股腦把賣屋所得都投到新家,而是一部分當新家的頭期款,接著邁出更大膽的下一步,「我先算好,可以拿到大概多少錢,然後這邊買了新的自住房,剩下錢又再去買了1間約50坪、位在商業區的房子。」

R姐的投資屋,前屋主已經預先隔好7間套房,但她入手後,仍決定重新裝潢優化,畢竟房子的賣相變好,租金行情也自然水漲船高,只要地點選在商業區或學區附近,就不怕找不到租客。

在「啞巴兒子」的貢獻下,現在R姐每月總租金至少5萬元,足以支應手上2間房的房貸,甚至還和親友一起投資鄰近逢甲夜市的套房,手中握有約10間房。

至於一般房東最害怕的問題,沒有滿租的話,導致被動收入資金斷鏈怎麼辦?

她表示,自己其實不會很擔心租金是否穩定,畢竟現在還有工作,主動收入也算不錯,加上也有適量投資ETF和美債,分散投資風險,因此即使有1、2間沒租出去,短期還不至於造成影響,但如果是長期、像是超過半年以上,就需要重新審視。

R姐5點投資建議:

1.多元收入來源:分散風險,增加財務穩定性,因此即使有百萬被動收入,還抄底美國公債與蘋果公司債。

2.投資ETF:建議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決定是否進行ETF投資。

3.長期持有、分散投資和定期檢視投資組合:投資應該有計劃、有紀律,避免情緒化操作。

4.存到第一桶金:年輕人可從小額投資開始,逐步累積資產,儲蓄和投資並重,並且要有耐心和毅力。

5.建立股債兼備的投資組合:股債占比會根據市場情況和個人風險偏好,進行調整,建議按照個人的財務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來配置資產。

R姐坦承,自己在人生與理財上,一直都是勇於冒險的人,雖然可以只打安全牌,也能選擇待在舒適區,享有穩定、高安全感、減少失敗的優點,但同時也會限制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錯失潛在機會,甚至降低應對變化的能力。

因此,她認為,不是盲目追求,而是等因緣俱足後再精準出手,就能獲得最多的機會與資源,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新聞來源:旺得富理財網 李宗莉、馮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