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國調降LPR 導致人民幣動盪

【時報-台北電】外匯評論:

1.USD/JPY

週一路透調查大多數經濟學家表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升息週期可能已結束,微弱多數預期FED至少明年3月底再降息,一年內陷入衰退的中位概率降至40%,為去年9月以來首次低於50%,支撐美元走勢,但北韓官方媒體朝中社報導領導人金正恩觀摩戰略巡航導彈發射訓練,認為韓國與美國將開始的年度軍事演習是對戰爭的演練,提升地緣政治緊張氣氛,而且中國經濟和房地產問題的擔憂加劇,引發避險情緒,導致美國公債收益率回落,市場更關注日本當局干預日圓匯率,拖累美元兌日圓下滑至145.12低點。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PBOC)將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10個基點至3.45%及五年期LPR維持4.20%不變,遜於預期的措施令人失望,引發美元兌人民幣升逾7.3水平,並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財務省將2024/25財政年的假定長期利率從上一財政年的創紀錄低點1.1%上調至1.5%,但投資者權衡日本央行(BOJ)採取更靈活收益率曲線控制與FED可能再升息,限制日圓走升,並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調查,7月美國工人對年薪的期望激增,達2014年開始調查以來最高紀錄,而且美國十年期公債收益率創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新高,提振美元兌日圓至146.39高點。市場關注FED主席在週五召開的杰克森霍爾研討會上講話,預估今日美元兌日圓阻力146.40-60,支撐於145.50-70。

廣告

2.EUR/US

昨日紐西蘭公布7月貿易收支轉為逆差達11.07億紐元,並據PBOC下調LPR幅度溫和令人失望,導致中國與美國十年公債收益率差擴大至2007年以來最大,衝擊人民幣走貶,損及經常充當人民幣流動性的澳幣和紐元,拖累歐元兌美元徘徊於1.0868低點。

隨後德國數據顯示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受能源價格下跌影響,分別較前月與上年同期跌1.1%及6.0%均超過預期,並據伊福經濟研究所(Ifo)稱,德國7月住宅建築行業景氣更低迷,抱怨訂單減少的公司數量創歷史新高,但德國央行(Bundesbank)在月度經濟報告中認為,基礎通貨膨脹率可能已見頂,惟物價壓力緩解速度太慢,消費者物價漲幅停留2%以上的風險越來越大,將提升高通貨膨脹率比之前假設更根深蒂固的風險,扶助歐元兌美元反彈至1.0913高點。預估今日歐元兌美元支撐於1.0860-80,阻力於1.0950-70。

3.GBP/US

Rightmove網站週一表示,8月英國房屋平均要價跌1.9%,創2018年以來8月份的最大單月跌幅,突顯英國央行(BOE)連續升息引發抵押貸款成本上升,導致賣方降低對其房產價格的預期,打壓英鎊兌美元至1.2708低點。隨後三位知情人士稱,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將於本月底訪問中國,旨在穩定已跌至數十年來最低點的英國與中國關係,而且路透報導中國國有銀行採取行動穩定急挫的境外人民幣,限制美元走勢,帶動英鎊兌美元回升至1.2766高點。預估今日英鎊兌美元支撐於1.2720-40,阻力於1.2820-40。(遠東商銀外匯保證金交易提供)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請務必審慎評估風險和妥善規劃財務,本文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