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續揚 外資喊長榮上300元

摩根大通證券指出,紅海危機遲遲未解,其連鎖效應開始顯現,包括港口壅堵加劇、集裝箱設備短缺問題再度浮現,全球供應鏈混亂局面正惡化中。但是,這反而有利運價繼續走高,幫助長榮提升獲利,一口氣將推測合理股價從230元,拉高至天價的300元。

值得一提的是,長榮2023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6.7元,28日股東會通過長榮每股配發10元現金股利,隨元大高股息ETF(0056)審核換股資訊,投顧研究機構推估長榮有可能新入列0056成份股,是長榮近期另一不容忽視的題材;摩根大通認為,隨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進步與現金殖利率具吸引力,評價折價幅度將進一步縮窄。

摩根大通證券上周於大陸舉行的峰會論壇與論壇前活動上,多位產業專家與相關廠商紛紛確認目前面臨供應緊張,以及需求超出預期的狀況。隨摩根大通將基本情境調整為更長期的船隻重新安排路徑,由2024年中延長至2025年第一季,預期運價將會維持在高價位更長一段時間(stay higher for longer)。

有鑑於此,摩根大通同步上調包含長榮在內三家亞洲航運公司獲利預期,連帶調高長榮股價預期至300元、中遠海控(H股/A股)目標價至港元18元與人民幣22元、東方海外目標價至港幣175元。金控旗下投顧研究機構亦同步將長榮目標價升到260元。

長榮28日舉行股東會,經營管理階層於會中指出,市場面臨缺船、缺櫃及運力短缺較4月法說時更嚴重,並樂觀看待第三季旺季營運表現,與摩根大通提出的預期相呼應。

摩根大通說明,隨船舶改道影響不斷擴大,未來二個季度將消耗掉全球12%運力,比業界先前估計的7%更高。摩根大通認為,因運力復甦放緩,以及部分美國零售業者重新補貨,加上其他如關稅調升前的提前裝載、東岸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談判可能引發的罷工等因素,均會使未來幾個月的運價進一步上漲。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面板跌勢緩 大摩喊買雙虎
中國與瑞士擬股市互通
台灣電路板產值 估破8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