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 為何如此可怕?

如果汽車或iPhone價格下跌,對消費者通常是好消息。所以,投資人與經濟學家突然對通貨緊縮的可能性--亦即所有物價持續下跌--大為警愓,可能讓人大惑不解。

2010年,通貨緊縮成了市場擔憂。現在,此一擔憂再度重燃,因為原油價格大幅下跌,股市回檔,消費者暫停了支出計劃。

根據YAHOO FINANCE分析報導,在通貨緊縮情況下,幾個項目價格下跌,對消費者通常有利,讓他們有較多閒錢,購買其他商品。但是太多商品價格下跌,則將對經濟造成傷害,且難以復甦。自1990年代初期,日本遭受了近20年通貨緊縮。在1930年代,通貨緊縮也延長了大蕭條期間。

當物價全面下跌,消費者極可能會延後採購,因每樣商品明天可能會更便宜。某些採購不至延後,如食品,醫療,及上班用的汽油。但許多商品的確可延後購買,因而當時機艱困,汽車,衣裝與家電銷售便大幅下滑。

美國經濟中,消費者支出約佔GDP總額的70%,延後採購因而具有災難性。當支出下降,企業收入就跟著下降,削減成本的壓力油然而生,這將導致裁員與減少其他人事開支。企業可能凍結薪資,甚至減薪。收入下降讓消費者對支出更為謹慎,讓整體周期更加惡化。

通貨緊縮機制的其他破壞性在債務。貸款協助經濟成長的主要理由,在於通貨膨脹,隨著時間過往,大多貸款變得較易償還,因為本金不會成長,但用於還債的收入則會成長。我們通常認為,通貨膨脹就是指物價上漲,其實還會伴隨員工薪資成長。只要薪資成長超過物價上漲,民眾就可獲利。

通貨緊縮則產生相反結果。隨著時間,債務將變得更貴,因為消費者的支出能力下降。當物價與企業營收下降一段期間,薪資將難免亦告走低。這將讓債務更加沉重,因為債務人的資金變少了,而非多了。這項失衡將衝擊企業,甚至政府,造成現金流量短缺,出現流動性問題與倒閉。每一項惡果,都將帶動其他情況惡化,讓通貨緊縮循環難以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