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進電動車!郭台銘的盤算是什麼?

台灣產業向來以標準化、模組化的代工技術聞名於世,從小到比指甲還小的晶片,大到比公車還大的工具機台,都是台灣廠商引以為傲的產品,但在中國加入WTO之後,台廠獲利受到壓縮,企業主也積極思考轉型方向,近來電動車成為產業熱議焦點,鴻海(2317)、台達電(2308)、台泥(1101)、和碩(4938)等龍頭企業都將策略方向從小而精的手機轉為鎖定大而美的電動車,大老們為什麼這樣做?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樣!

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圖片來源:中央社
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圖片來源:中央社

鴻海的作法則是直接成立電動車平台,讓台灣廠商進行結盟合作,這樣好處在於報價時能對強勢的國際車廠,有一起策略報價的優勢,關鍵零件可以掩護常規零件,甚至可以關鍵模組的方式報價,減少被個別擊破的疑慮。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指出,鴻海不會做整車組裝,而是聚焦在零組件與供應鏈的管理,已可以從鴻海大舉入股碩禾(3691)、與Gogoro策略合作等動作,明顯看出鴻海第一個爭取的就是電池能源的關鍵地位,為將來不論是四輪或二輪的產品先布建出海口。

除了出海口外,利潤率也是考慮重點之一,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曾比喻,電動車的產值是半導體的8倍,更是電腦的20倍之多。由此可見,車用電子商機比消費電子高太多,而對於台灣零組件廠商而言,終端產品售價越高,越能夠接受較高報價的零件,一台車的售價等於要賣多少台手機才能夠打平,對於零件廠商來看,一定要提高對於汽車廠商的黏著度,牢牢把握電動車商機,就近設廠貼近服務,就變成是搶市的基本入門票。

圖片來源:和泰汽車
圖片來源:和泰汽車

台達電則是從原本電源供應器領域切入汽車充電裝置等,成功轉型成為能源解決方案商,這一步路讓台達電從傳統製造商,進而跳昇能夠與國際車廠一起坐下來討論規格的系統提供者,並將過去推廣許久的綠能概念導入,用替代能源降低電動車對於電廠的倚賴,就像是從煉油廠、加油站、加油槍的一條龍服務,從硬體擴大成為能源提供者,或許將來台達電的出海口不只充電系統平台,更將延伸能源相關產品。

廣告

水泥大廠台泥的策略方向則與台達電接近,台泥併購ENGIE EPS,成為第一家台灣跨足歐洲電能市場的企業,除了希望能獲得其電動車快充技術的奧援外,更希望能發展電池與儲能系統,將企業導向循環能源布局,著重點也在於能源市場的發展。

以歐洲電動車普及率最高的國家挪威分析,除了政策大力推動外,主要是因為挪威具有充沛的水力發電提供潔淨能源,成本比燃油還低許多,使得汽車消費者一方面可以減少污染,同時也能節省用車成本,進而購買電動車並常態性的支付能源費用,也讓廠商看到一個能與原油比擬的龐大能源市場,不同的是,原油有耗竭的一天,而循環能源取之不盡,這才是企業家們所想的長尾商機。

★延伸閱讀★

電動車時代來臨!投資市場新寵兒「會跑的電腦」

想搭電動車獲利順風車?先了解三電鼎立

得電池者 為什麼得天下?

台灣新機會!童子賢:電動車產值是半導體的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