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神話破滅!那些花重金買鑽石的人 開始後悔了

有人說,結婚戴鑽石,就是「把地球的歷史戴在無名指上」。它古老——目前人類開掘的鑽石,大多形成於十幾億年之前;它堅固——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堅硬的事物,只能用鑽石本身才能切開。

堅硬、閃耀、永恆,這些與愛情相似的特質,曾經讓鑽石在很長的時間裡被認為是奢侈品,1 克拉鑽石只有 0.2g,小小的一顆,價格可以達到人民幣(下同)10 萬以上。

但最近兩年,鑽石神話正在破滅。

據《每日人物社》報導,做了兩年珠寶、奢侈品回收生意的華仔(化名),前些天從客戶那回收了一顆 1 克拉、D 色的鑽石——那是鑽石最好的成色。

三年前,這顆鑽石的價值是 11 萬元,如今回收價是 1.8 萬元,又被另一個買家用 1.9 萬的價格買走。客戶跟他都感到心痛,客戶心痛財富貶值,華仔苦惱沒有油水,「就賺了 1,000 塊錢而已」。

提起鑽石,華仔長嘆一聲,兩年前,一顆品質不錯的 1 克拉鑽石,原價 10 萬,能用兩萬多、三萬多的價格收回來,到了現在,只值一萬多;原價三四萬的 50 分的鑽石,兩年前也值個 5,000 塊,現在基本上只能給出 2,000 元的回收價。

如今,回收鑽石已經是一門風險大過炒股的生意。

年初,華仔用 6,000 元收購了一顆有些偏黃的 1 克拉鑽戒,在他的店裡放了快三個月,一毛錢不賺都賣不掉。他的一個朋友,去年收了上百顆鑽石回來,結果價格跌得太快,2,000 元收的,1,500 元都賣不出去,最後賠了十幾萬。

市場變化下,那些曾經花費重金買鑽石的人,開始後悔了。

廣告

90 後的張佳佳(化名),三年前結婚時,她跟丈夫花了 17 萬,買下一顆 1 克拉的卡地亞鑽戒,和一對對戒。當時櫃員說:「鑽石再貶值,也輪不到卡地亞」。

眼下這顆戒指的回收價不到 4 萬塊錢。張佳佳經常想,這 17 萬放到現在可以做什麼——一款不錯的新能源車或者北京五環外的一個小衛生間,「都比鑽戒強」。

買鑽石的時候再精打細算,也抵不過貶值洪流。

前年,95 後女孩林寒(化名)特意找了在南非工作的親戚,花了大約 7 萬塊錢,從原產地代購回一顆 1 克拉的鑽石。這一顆純淨度高,顏色更亮更白,要是在中國買,得花 10 萬以上,她跟老公一直感慨,「買得真值」。

但在上個月,林寒偶然路過回收鑽石的門市,她得知,這顆鑽石只值兩萬多塊錢,「連原價的一半都賣不到」。

和奢侈品一樣,昂貴的鑽石,最大的特點是不實用。林寒的這顆鑽戒體積太大,梳頭刮頭髮,穿衣鉤衣服,還容易劃傷皮膚。唯一能戴出去的情景,除了結婚,就是開年會。但在「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下,年會也快消失了。這樣算下來,一輩子戴一次,一次 7 萬塊錢,相當於她半年的工資。

她忍不住想,要是當初買了黃金會怎麼樣?「怎麼也得漲了 5,000 塊,至少,不會貶值。」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