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投信送件申請募集指數型基金

台灣投資人瘋買ETF讓外資法人瞠目結舌,更不得不正視台灣被動式投資流行風潮,在新加坡大華銀投信、野村投信募集ETF之後,貝萊德投信也向主管機關申請募集0~3月美國公債指數型基金,但該指數型基金仍屬於共同基金,並不會在集中交易市場交易。

台灣ETF有多熱,數字會說話。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碁石智庫統計顯示,2023年底台灣境內外基金總規模高達10.6兆台幣,續創歷史新高,較2022年成長2.3兆台幣,年成長率高達27.3%。其中境內基金市場規模增加了1.9兆來到6.7兆元,較2022年增胖近40%;境外基金規模雖上升至3.8兆,但只較2022年成長3,855億元,年成長率為11.2%。

而且就資金流向來看,投資人喜愛被動式投資的ETF遠遠勝過主動式基金,依資料顯示,資金淨流入境內基金的金額為1兆1505億元,其中只有246億元是流入主動式基金,換言之,流入ETF金額是主動式基金的45.77倍。

碁石智庫負責人陳如鈊表示,債券型ETF為2023年最熱門的ETF選擇,主動型基金縱然有部份基金的績效表現不俗,但相比之下卻顯得有些冷落。目前發行ETF的16家投信中只有2家是外資投信,其餘14家都是本土投信。隨著投資大眾偏好ETF產品,外資投信也開始佈局相關的產品線。例如大華銀投信在2022年5月首推元宇宙科技與服務ETF及2022年11月推台灣優選股利高填息30 ETF,雖然第一檔ETF在隔年後下市,第二檔ETF剛開始募集時也不到2億台幣,不過在去(2023)年底已衝到近百億規模。

廣告

緊接著野村投信也在2023年10月募集首檔ETF─台灣科技50。而全世界ETF最大基金公司貝萊德旗下的貝萊德投信在去年底送件申請0~3月美國公債指數型基金,唯該指數基金仍屬共同基金,是直接投資0-3月美國公債指數成份債券,以追蹤0-3月美國公債指數。

貝萊德投信送件申請指數型基金,雖不是一檔ETF,但在市場上仍引起熱議。陳如鈊表示,另金管會正研議在今年開放主動式ETF,未來台灣的ETF市場將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投資人將有更多元的選擇。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台灣960萬人在「準富裕層」 銀行數據曝光驚呆了
60歲才能申請新制勞退金?「3除外情況」符合1項就先領
跟巴菲特學投資!這位大老闆咬下檳榔那一刻 謝金河1句讚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