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被GDP愚弄了
俄烏衝突已超過500天,舉西方之力提供彈藥武器對抗俄羅斯,卻無法在戰場上取得優勢,反而因制裁導致高能源價格,使歐美人民深陷高通膨之苦。軍事戰場之外,西方對俄羅斯打的經濟消耗戰,為什麼看似毫無作用?為什麼不是像經濟指標對比所示,俄羅斯被打得落居下風了呢?
法國的經濟學家薩皮爾(Jacques Sapir)認為,西方決策者可能被現有衡量經濟規模的指標愚弄了!的確,如果按照國內生產總額(GDP)的排名,俄羅斯排在全球前10名以外,經濟總量甚至不及美國的一個州,如加州、紐約州等。因此,西方對俄羅斯未受國際制裁大幅影響感到不解。
薩皮爾觀察,匯率是西方誤判的一個原因。如果以名目匯率來計算,那麼俄羅斯就像是西班牙一樣大的經濟體。然而,如果以購買力平價來計算,其規模應該如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一樣舉足輕重。
此外,在他看來,相較於工業部門及原油、天然氣、農產品等資源部門,服務業的價值被過度高估了。進一步而言,在戰爭中製造業的經濟產值遠比服務業更加關鍵。如二戰就是典型的工業戰爭。當時美國生產戰機戰艦的能力是日本的5~10倍,工業力才是戰爭鹿死誰手的主要關鍵。
現今俄羅斯的產業結構,第一及第二產業占比高達90%,糧草充足,能源和製造業有充分保障。反之,美國與西方國家的第一及第二產業占比僅約20%~30%,在戰爭中作用有限的各種服務業卻達到7至8成。因此西方經濟總量看似遠高過俄羅斯,但源源不斷的戰爭物資供給,烏克蘭卻仍難以取勝。
美國原希望憑藉金融服務業優勢,利用美元霸權,可以瞬間打垮俄羅斯經濟。很可惜,俄羅斯不僅沒有閃崩,反而受益於能源價格飆漲,與西方大打消耗戰。
也因此,瑞典評論家謝尤恩(Malcom Kyeyune)發表〈西方再也無能為力宣戰〉文章,認為烏克蘭戰爭再次提醒西方戰略家們,軍事戰無法脫離工業戰。雖然不少西方政客興致勃勃想要與中國對抗,但工業生產能力的現實無情地否決了政客們的空想。在經過一個世代的去工業化之後,西方的再工業化至少需要另外一代人的時間。
他提到,美國國防部在內部簡報中坦承,目前中國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00倍。這怎可能在持久消耗戰中打贏中國?最近美國向烏克蘭提供被大多數北約國家禁用的爭議性武器「集束炸彈」,告訴人們一個遠比道德更殘酷的事實:美國與盟國現在已幾乎用盡了常規彈藥儲備。
我們現今所熟悉的總體經濟學中GDP、通膨、失業率等,大約都是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後才被提出。這些指標的計算方式多少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景。然而,沿用了近一個世紀後仍能反映21世紀的現實嗎?俄烏衝突打了GDP一個響亮的耳光,或許也可給執迷於中美對抗的美國政客們一個從政初心的提醒:以蒼生為念,則民富國強;家國安之,則天下太平!(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
看更多相關新聞
烏克蘭反攻十周傷亡慘重 前美軍坦言:對抗的俄軍部隊「非常專業」
內鬥嚴重、高層沒耐心⋯俄軍總司令 每4月就換人
昔俄侵烏總司令 日德科驟逝
拜登談力挺烏克蘭:對中國釋放有關台灣訊息
莫斯科再遭無人機攻擊 立陶宛關閉2處白俄過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