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碧燕只買全球型科技基金 長期持有獲利穩
認同科技產業長多趨勢,就算買進後套牢,也頂多套一段時間的投資人不少,基金教母蕭碧燕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光是全球型基金就高達57檔,這還不包括各類型的科技型基金與ETF,選擇難度不低。
蕭碧燕以水果比喻,主題式、次產業類的科技型基金可類比為單一水果,全球型科技基金為綜合水果,單一水果可能因季節或其他因素火紅,卻可能有過時的情況,綜合型水果就不怕過時的問題,因此她個人只買全球型科技基金。
除了怕主題或某種次產業只夯一時,另一個重點是投資人本身的個性,例如個性靈活的投資人,喜歡換來換去,可以買正夯的商品;反之,不想太傷腦筋,目的是買著就長期持有,那麼買全球型比較好,或許當下的投資報酬率不如主題式高,但未來的問題相對小。
以評價看美國科技股將失真
在台灣,投資人若鎖定全球型科技,只能買基金,因為尚未有全球型科技ETF掛牌。在57檔全球型科技基金中,今年來表現居前2名的為統一全球新科技基金、貝萊德世界科技基金,這2檔的中長期績效表現也相對優異。
統一全球新科技基金並無參考指標,基金經理人郭智偉表示,挑選個股的基本條件是滲透率與成長性。市場滲透率高,通常成長性慢,例如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對郭智偉來說屬於舊科技,反之電動車、雲端等低市場滲透率,相對具高成長性。
另外,美國科技股自3月低點反彈且持續創新高,市場不斷有評價已高的聲音出現,郭智偉提醒,不要從評價高不高的角度來評估美國科技股。因為美國科技公司並不像台灣科技公司多數是代工製造,以評價高低來看待美國科技股,將限制對科技股成長性的想像空間。換句話說,郭智偉不認為美國科技股存在追高與否的問題,但有可能出現短線較大震盪或盤整的情況。
貝萊德世界科技基金經理人Tony Kim則認為,科技一直是充滿活力和變化的行業,新主題和新公司不斷湧現,因此投資策略是由下而上的選股,逐部門、逐主題、逐公司,來確定有吸引力的機會。
目前該基金組合中的主題包括:企業和小型企業軟體、數位支付和金融科技、電子商務、遠程醫療、線上教育、線上遊戲、電動汽車、數據中心矽片和功率半導體等,目標是通過創建一個全球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來最大程度地提高絕對投資報酬率。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0年10月號《Money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