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產學無縫接軌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獲獎團隊合照。圖/柯宗沅攝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獲獎團隊合照。圖/柯宗沅攝
華立董事長張瑞欽與金銀銅獲獎團隊合影。圖/柯宗沅攝
華立董事長張瑞欽與金銀銅獲獎團隊合影。圖/柯宗沅攝

由高科技材料設備供應商華立(3010)贊助、中國材料科學學會主辦的「華立創新材料大賽」,18日舉行頒獎典禮,來自全國21所大學院校、67件創新作品,透過書面嚴謹審查,遴選出10件入選作品及12組團隊入圍決賽,再經師生口頭報告,競逐最終殊榮。

華立董事長張瑞欽表示,材料乃是工業之母,過去的複合材料、ICT所需的工程塑膠及印刷電路板,以及半導體、光電顯示器及太陽能等所需的各種材料,發展迄今都已壯大成熟,但第三類半導體、電動車等產業所需的新材料層出不窮,更需要材料界的研究開發,華立希望與在場各位共同努力,為各種新產業做出貢獻。

今年雖仍有疫情干擾,部份學生重回線上學習,間接波及初期的收件數,但在主辦單位中國材料科學學會協心戮力下,以及華立提供高達120萬的總獎金吸引,各路好手齊聲響應,不光參賽團隊較上一屆大幅成長,作品品質也更上一層樓,內容橫跨永續環境、感測元件、能源應用、金屬與陶瓷、醫材與檢測、半導體元件等六大領域。

專業評審陣容堅強層層把關

本屆評審團團長由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續擔重任,在初選階段即動用近20位工研院材化所、電光所、資通所及生醫所的各領域專家,以彌封模式進行書審,再輔以跨領域專家意見交流會,精選12組入圍決賽的團隊。

決選評審委員亦由彭裕民領軍,工研院材化所所長李宗銘、六大領域專家,以及產業界多位技術研發高階主管參與審查,堅強專業的評審陣容,層層篩選、公平嚴謹,經激烈選拔獲獎名單終於出爐,得獎團隊可謂眾望所歸。

彭裕民表示,當初材料學會一直覺得很多創新研究停在學術階段,華立創新材料大賽提供很好的方向,如果把材料做應用、與時俱進,將有非常多元的發展,儘管競賽有得有失,但衷心期盼這些技術都能夠發揚光大,藉由該獎項孵化出產業的種子。

獲獎作品質量兼具成果豐碩

金質獎得獎團隊為台大電機工程系教授劉致為指導的台大電子工程研究所研發團隊,以「八層垂直堆疊鍺錫極薄通道P型電晶體」為題的作品獲獎,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下一代環繞式閘極場效電晶體(GAAFET)不僅能與現行鰭式場效電晶體(Fin FET)製程相容,更享有低漏電、高驅動電流的優勢,晶圓廠也宣布在先進製程的節點使用高載子遷移率材料,而獲獎團隊所使用的鍺錫即為未來的材料選項之一。

銀質獎的作品為「殊途銅歸─創新低碳回收純化技術」,由清大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教授賴志煌帶領清大材料工程系學生共同研發,過度的自然資源開採已對地球生態造成浩劫,礦產的價格波動也會影響工業發展。為吻合低碳環保要求及追求循環經濟,提出運用電漿作為高效率溶出的手法,將低純度的含銅廢料純化至高純度的微米顆粒產品,可供給為超高純度精煉之前驅物、高純靶材的燒結、抗菌材料等產業應用。

銅質獎由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胡啟章、黃振煌率領團隊,以「高效率離子去除與濃縮裝置:電化學微流道去離子設備」獲獎,台灣因為山高水急常面臨缺水之苦,高度發展的半導體及科技業,也產生大量廢水需被淨化回收。電化學去離子的淨水效果具有低能耗、環境友善、操作簡單等優點,再將其與微流道技術結合,能夠擴大應用於鹽化地下水處理、海水淡化、工業廢水回收再利用與有價金屬離子回收等領域。

三項特選獎作品則分別為台科大材料系的「出奇治腎─電紡導電高分子奈米複合纖維之生物電子洗腎裝置」、中興大學及聯合大學材料系共同創作的「回收咖啡渣再製發電地板與軟性自發電感測皮膚」、雲科大機械工程系的「彈性混成直接覆銅鋁氮化鋁基板」等作品。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大宇資業外補 11月每股賺13.47元
強茂攻電動車 新品明年放量
台積電廠地 高市加速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