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組織調整為裁員?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胡書賓釋疑:優化營運!有600職缺可轉調

「絕對不是為了裁員做組織調整」,華碩(2357)進行系統事業組織調整燒出裁員疑慮,15日晚間,兩位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胡書賓透過線上會議釋疑。胡書賓強調,主要為優化整體營運,因PC產業大環境變化劇烈與快速,經營團隊認為必須把整個事業處調整成更敏捷、更快速、更靈活,能善用華碩人智慧,群策群力把潛能激發到最大。

系統事業單位調整傳將大裁員?華碩:非事實!

華碩組織調整燒出裁員話題,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左)、許先越(右)親上火線釋疑,澄清絕非為了裁員進行組織調整。(圖/取自華碩線上記者會)
華碩組織調整燒出裁員話題,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左)、許先越(右)親上火線釋疑,澄清絕非為了裁員進行組織調整。(圖/取自華碩線上記者會)

組織調整後的硬指標?

針對組織調整後的營運目標,許先越坦言,內部有些期待,但新的組織需要時間了解,預期要到談明年目標時才會談到,今年主要仍在讓組織移轉過程平順,把新策略想出來,並調整組織來對應。

胡書賓補充說,從內部來看,商用產品營收規模不到10%,市占率也不到10%、甚至5%,商用有很大的潛力、空間要努力,以市占角度要變成「somebody」,10%是一定要做到的。

消費性產品上,胡書賓認為,如電競ROG已在領導地位,市占從全球角度是第二名,除要維持領導地位,希望市占能從「偶爾」第一,變成「穩定」第一。電競以外的消費筆電,市占全球第三,希望往第二、第一名邁進,具體作法會崇本務實、穩扎穩打來看組織,把營運進一步優化,回應市場。

組織調整到底為哪樁?

針對組織調整,胡書賓以汽車來形容,像行進中汽車換一下輪胎,把好裝備裝配上去才能跑更快、更紮實、更遠,組織調整行進中的車不能停,但也不能躁進。

他強調,這次組織改組純粹是為因應大環境,必須把華碩營運,整個組織運作變的更敏捷、更快速、更靈活來回應市場需求,這是最主要根本原因。並透露,商用事業單位上,華碩有很大決心要投入相對應資源,一定要把這生意從品牌定位、全球市場拓展有一席之地,改組反而是擴編,把華碩最頂尖的研發團隊灌注到商用團隊來。

廣告

也解釋,商用事業「擴編」,因原本商用事業人員大約540位,為內部第二大事業,組織調整後,也會有手機團隊加入,反而讓人才資源增加。

另外,胡書賓表示,原本電競事業處以及消費型PC,這兩事業處,不管上游供應鏈關鍵供應商,或下游市場,延續到消費者的價值溪流是相通的,把兩事業單位整合讓綜效發揮到最大。他重申,不是為了裁員的表面原因,而是為了營運優化角度來出發。

華碩拚下半年營收、獲利年成長 施崇棠:景氣「詭譎難測」需求面源頭看消費者

胡書賓還進一步指出,改組的節奏預計七月一日正式生效,我們也非常注重內部所有主管、同仁溝通,上周到本周已經舉辦四場不同階層員工的內部溝通會議。並指出,新事業單位主管未來會花一到兩個月來深入重新檢視營運、策略規劃,通盤了解後產生新的策略規劃,才會進一步思考最適合的組織規模與內涵,預計要持續到九月底。

組織調整會裁員?

期間組織團隊如何調整,會不會在職會變動下受衝擊?胡書賓說,現在華碩仍處在營運成長擴張階段,內部不管策略型、成長型或核心事業單位都在擴張成長,內部都還有600人職缺在招募中,就算最壞情況,在兩事業單位調整中必須有同仁異動,當中也有轉調空間,會找不到職能匹配的員工,相信是非常少的。

華碩傳縮減人事 童子賢:和碩絕不會輕易裁員

針對接任新組織主管問題,許先越也解釋,張仰光、張凱舜都是內部優秀主管,其中,張仰光是2017年接電競事業,之前則是負責平板,因平板結束產品線轉掉電競產品線,其接受後在產品規劃、前線業務互動、行銷、內部管理比線都非常優秀,出貨成績來看,去年底也超越競爭對手,市占躍居第一。

這幾年不管營收、利潤貢獻也非常大,因而希望讓其肩負更大責任,PC規模是電競的2倍多,希望能把在電競經驗套用、轉移到PC,對華碩PC成長性將有很大加持。

虧損事業主管接掌新組織?

至於張凱舜部分,外界質疑為何由虧損多年的手機事業主管接掌?許先越澄清,手機產業第一名是蘋果,第二名是三星,其他是大陸品牌,蘋果有自己的軟硬體、生態系,三星則有自己的關鍵零組件,垂直整合加上經濟規模大可以創造獲利,大陸品牌則有自己龐大的內需市場,加上中國政府把Google應用程式擋在境外,讓其品牌手機搭載的應用程式商城都是自家開設,等於直接參與分潤。

華碩在各事業運作上不是只看成果,也看運作是否有競爭力,過去手機在內部運作都有非常優異表現,董事長施崇棠對手機團隊也有很高評價,認為設計思維在內部是數一數二,在手機產業艱困環境下,過去也有單季獲利表現,證明這團隊基本功很紮實。

商用事業方面,能夠成功不是只有產品本身,像B2C,得罪客戶只損失一個客戶,但商用採購若出了品質不好產品給客戶,損失是客戶信任,可能對年度採購量影響很大,且未來就不再採購,就連經手的SI也會失去信心,我們認為張凱舜有能力協助商用事業進一步提升。

延伸閱讀

華碩打造台灣企業「GPT」 施崇棠:福爾摩沙大模型大幅強化本地知識力

華碩拚下半年營收、獲利年成長 施崇棠:景氣「詭譎難測」需求面源頭看消費者

華碩拚永續 胡書賓:將推碳合作夥伴計畫先幫商用客戶碳抵銷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呂俊儀:資深財經媒體工作者,曾任採訪團隊主管,專訪過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歷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記者會等大事件,堅持產出最專業、富有洞見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