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能改變韓國社會?

新聞提要■其實,韓國企業鼓勵同仁直呼英文名,不是最近的事,但是,近來卻有愈來愈多的大企業,包括KYOBO、CJ、SK、三星等CEO帶頭要求員工直呼他們的英文名,為的是要打破與同仁間的那道牆。

精句選粹■Some complain about the side effects of using English names at work.

教保生命保險(KYOBO Life Insurance),是韓國前三大壽險公司,KYOBO今年8月公司成立滿65年,65歲是韓國法定退休年齡,在公司65歲的這一年,做了一項決定:公司內部不再使用職稱,不論級別多高都直呼英文名。

2022年,SK集團董事長崔泰源就開始要求同仁們叫他「Tony」,而不是董事長。三星電子執行長韓鐘熙(Han Jong-hee)也在2022年,要同事們以他英文名字的縮寫,而非職稱稱呼他…。

在韓國,有愈來愈多的韓國企業,在公司內部同仁間不再使用職稱,而直呼英文名。

用英文名消除階級距離

直呼英文名,而非職稱,理由不外乎是為了消彌公司內部的「階級」距離,更重要的是想要藉由直呼名字的「平等」,想要達到溝通無礙的目的,韓鐘熙就直白的說,是為了避免「與同仁間築起一道牆」。

其實,早在2010年時,韓國IT新創事業幾乎都是以英文名取代職稱,韓國最大的通訊軟體公司Kakao是其中典型代表,從2010年創立以來至今都一直維持著直呼英文名的「企業文化」。

廣告

對像Kakao這類IT新創事業而言,將「頭銜」擺一邊的「平等」溝通模式,可以讓同仁們更容易的將想法表達出來。當類似Kakao等公司的平行管理模式,愈來愈成功,特別是Kakao大到可以與三星相提並論下,韓國眾多大財閥們也開始認真思考是否要改變?

事實上,韓國大企業集團也都致力於透過各種方式,強化內部的溝通,包括三星電子從2017年開始將職位從五級減化一個並統稱為「Pro」。現代汽車集團也從2019年開始將階級減少到兩個:經理和高級經理;並且也都鼓勵同仁們使用英文名字。

然而,韓國一直是個高度「極權主義」的社會,且「上尊下卑」、「上命下從」的社會價值觀實在是「樹大根深」難以輕易憾動,直到最近,遭到「MZ世代帶來的海嘯」衝擊。

MZ世代推動舊思維改變

MZ世代(Millennials and Z世代的組合),在韓國指的是,出生於1980年後到2000年,且已踏入社會的一群。對MZ世代而言,「年齡大不代表什麼都能做得好,年齡小也不代表什麼都做不好,人的能力不是由年齡決定。」

MZ世代的人更關注個人的需要,而不是集體的需要,自然會對韓國社會重視年齡和階級的文化,視為不合理,當MZ世代逐漸成為社會的中堅主流,韓國社會也開始意識到必須要改變舊思維,而直呼英文名,而非階級,是其中最為簡單的方法。

這種時代感,也與韓國企業愈來愈國際化有關,當企業快速全球擴張時,若還堅持韓國傳統的那一套,恐怕也很難放眼全球了,CJ第一製糖的泡菜、辣椒醬、蔘雞湯等多項食品行銷全球70多個國家,2022年美國的收益是僅次於韓國。

在國際化的過程中,CJ主管們發現,外國人其實都很難正確發出韓國人的名字,如果外籍同事連名字都叫不出來,遑論進一步的溝通,所以,英文名是溝通的第一步。

只是有了英文名,就算能打破公司內部因階級築起的那道牆,恐怕也難推倒在韓國社會「根深」的那棵階級大樹。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全球伺服器出貨升溫 TrendForce:明年看增5%
台積赴日設廠拍板 化工股沾光
海外交易熱 前11月複委託衝4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