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再生董座稱,太陽光電是「助農」,台灣勢必要發展且佔總發電逾30%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聯合再生(3576)董事長洪傳獻表示,考量淨零趨勢與空氣污染問題,台灣勢必要發展太陽光電,占總發電系統應達30%以上,同時也點出「沒有其他發電形式比太陽能更友善環境及生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暨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晉強調,太陽光電並不是「滅農」,而是「助農」,僅要3萬至4萬公頃的不利耕種的土地裝置太陽光電,便有助於農業平衡碳排。由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TPiSA)、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TPVIA)以及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旗下產業聯盟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GESA)共同籌辦之「太陽光電座談會:光電的關鍵時刻」登場,座談會由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主持,邀集包括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暨中美矽晶董事長暨執行長徐秀蘭、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暨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晉,以及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系終身特聘教授藍崇文共同透過深度座談方式,闡述精闢見解。

洪傳獻指出,「沒有其他發電形式比太陽能更友善環境及生態」,也破除網路謠傳的太陽能影響農作物及熱島效應等不實言論。他進一步指出,台灣需要再生能源方能達成2050淨零目標,但較之全球發展趨勢,台灣再生能源發電佔比仍太低,在2022年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上,台灣嚴重落後,產業加速發展的前提,則需要全民共識輔以政府政策的支持。

中美晶(5483)董事長暨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TPVIA)理事長徐秀蘭指出,中美晶子公司環球晶是用電較多的半導體矽晶圓廠,一年用約12億度電,分布9個國家生產,每個國家採用綠電情況不一,美國德州比重達38%,丹麥比重60%,台灣比重僅8%,凸顯台灣綠電需求迫切。

蔡佳晋表示,對抗氣候變遷已是全球共識,RE100更已成為包括台灣在內大型企業的必要目標,台灣產業若要保持競爭優勢、長遠發展,勢必得加速國內再生能源布局。其中,太陽能的發展是相當關鍵的一環,台灣若將低地力及非戰略糧食用地轉作太陽能,輔以營農型太陽能、漁電共生、屋頂型,除了為農民及農村創造更多產值、為農業減碳,所產生的電力更是台灣為全球永續發展貢獻心力,接軌世界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

藍崇文指出,太陽光電發展至今達40年,全球裝置1200GW,台灣僅裝置11GW,占全球比重不到1%,對於環境或人類健康的影響不用擔心,實際是對於環境友善。

至於太陽光電引發熱島效應是「無稽之談」,藍崇文表示,太陽光電也不會造成電力不穩定,是值得發展的選項。若再進一步將眼光放遠至2050年80GW的太陽光電建設,也不過需求8萬公頃土地,只要將太陽光電建置納入「國土規劃」中,這樣的問題將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