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孵育AI人才 台科大自控所楊振雄:盼與業界攜手拚天下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全球AI人工智慧、機器人研究已成為顯學,台科大自動化及控制研究所所長楊振雄博士表示,AI需要大量的數據判讀、機械人需要整合型的程式,這些並不是一蹴可幾,現在國際競爭舞台上都是打團體戰,學界訓練、培養相關的人才,也希望產業界能進一步和學校深化合作,攜手為台灣走在世界的前端一起打拚。

機器人需要結合許多領域,並非是單一的學科,楊振雄說,台科大自控所是一個整合性的系所,無論是電子元件、半導體制程、機械人、影像、加密等都有專業老師,也和企業合作提供實習的機會,產學合一的特色,讓學生畢業後受到企業的歡迎,無論是台積電(2330)、IC設方面的公司、台達電(2308)、研華(2395)、工研院、傳產公司都可以看見台科大學生的蹤影。

機器人的利用範圍很廣,大到可以去月球採礦石,小的小到進入身體內看影像,由於各國都面臨人手不足、高齡化的社會,未來機器人產業發展空間仍十分的大。楊振雄直言,台灣在這個領域才剛剛開始,如何培養人才需要思考,若是企業界可以加入合作,產學相輔相成,就能成為一個正循環,也能讓機器人相關產業成為另一個護國神山。

近年來全球無人機市場大幅成長,已漸漸成為商業、政府和消費應用的重要工具,台科大自控所中已有團隊在研發無人機、無人船等項目。楊振雄指出,在使用端只覺得無人機很好利用,但這背後其實存在很多的研發,無論是電機、機械、資工及電子都需要相互的配合,台灣半導體業居全球的領先地位,相信未來機器人相關產業也能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廣告

AI人工智慧如同救世主般的存在,楊振雄指出,它可以增進運行效率,但卻不是萬能的!餵養數據後,還需要經過訓練才能日益精準的去做事,也是有學習曲線的,舉例來說,若是一直利用AI來做批次檢測,成效十分良好;但要它立刻轉去做影像,其實並沒有辦法,還需要另外的資料數據才可以。據了解,目前已有團隊將AI運用在影像的研發。

至於楊振雄團隊研發重心放在影像處理及加密的部分,他指出,隨著半導體、PCB業者製程越來越先進,需要更精密的效果來檢測生產,這時電腦視覺的精密度、效率、自動化就會非常的重要。至於在加密方面,希望利用在商業對談時能夠保密,並要求學生要使用VHDL電路設計語言來寫程式,而用這種程式的競爭力比較高,未來找工作真的比較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