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第2間生物氚實驗室啟用 先測福島秋刀魚

【時報-台北電】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去年至今已排放6次,核能安全委員會建置生物氚實驗室,監測我國沿近海與遠洋漁獲的氚含量,17日正式啟用第2間生物氚實驗室,將先檢測90件在日本福島周邊捕撈的秋刀魚氚含量,未來每年檢測量400件,全台檢測量將達每年2000件。

生物體內氚含量須透過實驗室技術才能測得,漁民在日本福島、北太平洋等台灣沿近海捕撈漁獲及日本進口水產品的氚含量,目前僅由位於桃園市的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的生物氚實驗室檢測,每年可檢測1400件,2022年啟用至今未測得魚獲有異常氚含量。

為提升國內生物氚檢測量能,核安會與衛福部食藥署去年起著手增建生物氚實驗室,第2間設置在核安會轄下位於高雄市的輻射偵測中心,昨天正式啟用,每年檢測量為400件,下周在高雄市再啟用第3間生物氚實驗室。

核安會輻射偵測中心環境分析組長陳婉玲指出,第2間生物氚實驗室設有4台液態閃爍計數儀,收到農業部漁業署送來的魚體樣本後,每一批次約5件樣本,經歷3個工作天便能得知結果,因我國漁船在福島東部外海捕撈秋刀魚,今年下半年預計檢驗90件秋刀魚樣本,檢測結果屆時由漁業署上網公告。

漁業署表示,台灣秋刀漁船將在7、8月陸續出港,但因每年漁獲狀況不一,需待漁船回台,才能開始收取樣本,再送給核安會檢測,故收樣時間目前尚未確定。

第3間生物氚實驗室由衛福部食藥署評估各地方政府意願,擇定在高雄市衛生局設置,每年檢測量能也是400件,預計下周啟用。

核安會表示,3間實驗室檢測具體分工內容,每年都需要討論,今年將請第2間實驗室負責90件秋刀魚含氚量檢測,第3間負責日本進口水產品,第1間則是漁獲與日本進口水產品皆檢測。(新聞來源:中國時報─蔡佩珈/高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