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健保署攜手Google開發AI模型 預測民眾3年內健康情形

【時報-台北電】AI教父黃仁勳日前來台,令全台民眾為之瘋狂,陷入AI狂熱。健保署今宣布與Google、國衛院攜手合作,日後將利用國人的健康資訊,發展出AI模型,幫助民眾預測未來1~3年內的健康情形,進行風險分級,不僅可助民眾掌握自身健康,還可讓醫師為病患進行風險分級,提供個人化服務,促進分級醫療的落實。健保署預計今年底完成「家醫大平台」的建置,再逐步提升功能,分階段導入AI模型。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台灣最大的疾病負荷來自癌症,其次則是慢性病,如糖尿病、腎臟病、中風等,這都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造成的結果。根據2023年統計,我國約有534萬民眾有三高問題,其中301萬人已進入家醫計畫、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尚有200多萬人待找出。

國內每2人就有1人有慢性病,以糖尿病居多,但卻沒有很好的控制,需要全方位介入。有鑑於此,健保署、Google、國衛院攜手合作,透過Google的雲端技術及運算力、國衛院的研究、健保大數據,以糖尿病為優先,進行風險分級的預測。

石崇良說,健保署將利用糖化血色素、腎功能數據、血脂等資料,經過匿名化處理,透過Google技術,找出病史、家族史等罹病風險。日後可根據過去資料,預測未來1~3年內的健康情形,回饋到醫療端、民眾端。

未來進入診間,醫師就能根據風險級數提供治療。對穩定的病人,可簡單診治,若是高風險的病人,則可導入複雜的照顧模式,例如提供衛教、飲食控制等。除提供個人化的服務,亦有助促進分級醫療的落實;對於民眾,則可透過「健康存摺」APP了解自身健康狀況、風險程度,進行自我管理。在未罹患慢性病之前,及早介入。(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林周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