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AI概念股?一檔基金就能入手全球半導體明星隊

AI 旋風持續發燒,相關概念股漲翻天,此刻進場是否會太晚?法人分析,AI 趨勢才剛開始,半導體、晶片等硬體公司是首波受惠股,未來待 AI 應用擴及到中下游,雲端平台、模型中心、機器學習、應用程式、終端服務等族群將接棒演出,長遠來看,現階段仍是進場好時機;若想瞄準 AI 商機最先發酵的硬體產業,可藉由主動型基金布局全球半導體明星隊!

AI 狂潮下 半導體產業鏈最先受惠

一顆小小的輝達 (NVIDIA) GPU 晶片,掀起了全球 AI 運用蝴蝶效應,全球科技巨頭更紛紛加速 AI 技術發展,例如 OpenAI 近期推出 AI 新模型「GPT-4o」,蘋果也將推出內含 AI 技術的 iPhone 手機,AI 技術發展將進入新一波戰國時代。

AI 狂潮中,具有實質營收獲利基本面的半導體、晶片等相關硬體產業,例如 GPU、CPU、HBM/DRAM、晶圓代工、光刻機等將是首波受惠族群,商機十分龐大。Precedence Research 調查顯示,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每年將以 12.3% 的成長率,至 2032 年將增至 1.883 兆美元。日盛全球關鍵半導體基金經理人陳學林認為,半導體產業鏈受惠於 AI 風潮,至少可以享有十年的黃金盛宴!

哪些公司可以留意?陳學林指出,半導體產業鏈遍佈全球,不少優質公司值得投資,舉例來說,扮演心臟的 GPU,例如 NVIDIA、AMD、Intel;散熱的雙鴻、Vertiv;記憶體的三星、SK 海力士、美光;高速連接的 Astera Lab;此外,AI 算力講求快速、高效的時代,電力也至關重要,核能發電相關類股亦可考慮布局。

廣告

AI 概念股漲幅已高 會被割韭菜?

生成式 AI 旋風席捲全球,不少 AI 概念股驚驚漲,現在仍是布局好時機嗎?會不會買貴了,被割韭菜?

陳學林分析,AI 族群是基本、獲利、題材三面俱到,可以說是高貴不貴!以 NVIDIA 為例,2021 年 3 月至今漲了 5 倍,但本益比仍低於同業平均水準,NVIDIA 目前本益比約 32 倍,同類型科技類股本益比約 35 倍;況且 2000 年網路泡沫時代,科技指標股思科 (Cisco) 本益比高達 100 倍,而 NVIDIA 具有 AI 獲利基本面支撐,本益比卻僅為其三分之一左右,因此 NVIDIA 仍處於起漲賽道上。(資料來源:Bloomberg,2024/2/29)

單就股價表現而言,現階段半導體類股或許處於高峰,不過,陳學林認為,未來隨著車用電子、消費電子等 AI 需求逐漸擴大後,將持續推升半導體產業表現,以智慧手機為例,除了三星之外,蘋果今年下半年也將推出 AI 功能的手機,在其帶動下,未來 AI 手機可望成為市場主流。

再者,放長遠來看,AI 趨勢才剛起飛,半導體產業只是優先發酵的領域,未來 AI 運用逐漸擴及到中下游,雲端平台、模型中心、機器學習、應用程式、終端服務等族群可望接棒演出。例如亞馬遜、Google、Meta 已經運用大數據分析,讓廣告投入能夠更加精準;醫療產業也開始採用 AI 技術,例如美國已有減肥藥公司透過 AI 技術,加速新藥開發。

布局主動型基金 投資全世界半導體明星

過去歷史經驗顯示,股市多頭行情中,聚焦投資在半導體產業鏈,報酬率更佳!彭博統計近五年來,全球半導體指數漲幅高達 285.9%,不僅優於世界科技指數、美國股票指數,報酬率更比世界指數高出兩倍。

近年來國內颳起 ETF 熱潮,不過,若想投資全球半導體優質公司,主動型基金較有機會掌握多頭行情!原因有二:

一是牛市行情: 基金績效有機會優於 ETF:根據 Bloomberg 統計至 2024/5/15,費城半導體指數年初至今約上漲 17%,個股表現卻不一,Intel 下跌 40%,NVIDIA 上漲將近 98%,主動型基金經理人會找尋最具成長潛力或投資優勢之半導體企業,追求創造超額報酬的機會。

二是配置靈活度:AI 受惠廠商會從 NVIDIA、台積電等上游產業鏈,慢慢擴及到 Microsoft、亞馬遜、Google、散熱族群等中下游產業鏈,主動型基金可以根據市場狀況,隨時靈活配置投資組合及持股比重,彈性較高。

以「日盛全球關鍵半導體基金」為例,它是國內首檔瞄準半導體產業的主動型基金,擁有資深操盤經驗的日盛投信投研團隊將採取主動式的靈活選股策略,篩選未來獲利更可期的公司,而且是全球上中下游完整產業鏈布局,可以說一檔基金即可投資全世界半導體明星隊,省時又省力,是目前股市高檔震盪之下,精準參與 AI 大行情的不錯選擇!

本文提及個股,僅為說明之用,不代表本基金之必然持股,亦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的推介或建議。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中,投資人可至本公司網站 (https://www.jsfunds.com.tw) 及基金銷售機構索取,或至公開資訊觀測站 (http://mops.twse.com.tw) 中查詢。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基金非存款或保險,故無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本公司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所載資料均來自或本諸我們相信可靠之來源,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投資人如欲進行投資,應自行判斷投資標的、投資風險,承擔投資損益結果,不應將本資料引為投資之唯一依據。本文內容非經本公司同意請勿為任何重製、轉載、散布、改作等侵害智慧財產權或其他權利之行為。

【日盛投信 獨立經營管理】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