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中解析》雙十後股匯遭血洗 專家來開示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上週五公布的美國最新就業數據依舊強勁,失業率從3.7%降至3.5%,顯示就業市場並沒有明顯降溫,目前與美聯儲政策利率掛鉤的期貨定價顯示,美聯儲在11月1日至2日會議上將其政策利率由目前3%~3.25%調升至3.75%~4%的可能性為92%。受到預期心理影響,美股再度重挫,而台股今早開盤也急跌逾500點,以高利率抑制通膨的「新常態」陰影籠罩市場。新台幣匯價早盤貶幅擴大至2角,最低匯價來到31.881元,貶值2.13角。

台股集中市場今早開盤價為13394.12點,下跌308.16點,盤中一度下殺至13178.85點,重挫523點。失守5日及10日線。盤中跌停股包括北極星藥業-KY(6550),世芯-KY(3661),創意(3443)、威盛(2388)、閎康(3587)等。盤面千金股目前維持4檔,分別為信驊(5274)、大立光(3008)、旭隼(6409)、力旺(3529)。

上周世界投資者周(World Investor Week, WIW)活動,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暢談「通膨與未來金融資產投資策略」,保羅‧克魯曼開宗明義就表達「通膨未來終究會下降」,高利率不可能是新常態,並預測2024年就有機會重回2019年前低利率時代,甚至比新冠疫情之前更低。目前全球面對40年來最大通膨挑戰,但保羅‧克魯曼認為,應該回顧一下結構性問題,包括觸動經濟成長的兩大結構,也就是人口成長與科技的創新。美國生育率已降低、疫情期間勞動人口減少,這些變化抑制了投資的活動,甚至美國移民也大幅萎縮、勞動人口已少了200萬人。至於科技創新突破原本也可帶來經濟成長效應,但觀察到目前的科技創新的幅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因此保羅‧克魯曼認為,從這幾大基本面向來看,高利率環境將無法支撐,因此勢必會重回低利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