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險公會:協調同業採一致作法

隨著疫情趨緩,新冠肺炎將自5月1日起降級,從第五類調整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但產險防疫險仍未告段落,現在頭痛問題變成追討再保攤回款。

產險公會表示,因各公司再保狀況不一,且涉及各公司業務機密,公會不方便「主動」介入,目前已就法律面,提供各產險公司建議並協調同業儘可能採取一致作法,希望各產險公司不要被「個個擊破」。

漢諾威再保是台灣產險業防疫保單主要再保公司,但和台灣產險業往來幾乎都是透過保險經紀人。在防疫保單六大受災公司中,富邦產、國泰產、兆豐產都有其再保安排,另一家是泰安產等,其他產險公司的則是相當零星。四家主要產險公司以涉及商業機密為由,不願說明情況。

產險業者私下透露,漢諾威再保不願意理賠的原因,主要是堅持一切理賠都依照原始保單條款及精神,漢諾威當初願意承保台灣防疫保單,是已知道承保風險。後台灣防疫政策發生重大變動時,再保公司認為產險公司有義務通知再保公司,讓再保公司考慮是否要繼續承保。但去年防疫險理賠認定放寬時,漢諾威並不認同,而是由政府直接宣布,因此漢諾威不願意賠付。

產險業者指出,這件事已不是主管機關出具政策證明就可解決爭議,漢諾威堅持回到保險合約內容及精神,畢竟這是「國際間」的商業合約,並不是主管機關要再保公司賠,他們就會賠,這和中央再保公司屬於台灣公司不同,預期未來國內產險和漢諾威走「國際仲裁」機率高。因為「國際仲裁」不會依國內產險說法,也不會完全按漢諾威的堅持,應可以找到雙方可以接受的平衡點。

由於過去很少有類似案例,產險業者強調,無法預估這國際仲裁會走多久,通常仲裁結果一出來,雙方還是會遵守,除非有一方感覺仲裁不公平,才會尋求司法途徑解決爭議。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5檔投顧點將 拚金牛甩尾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
欣興董座:載板樂觀到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