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資本市場改革 陸股潛力浮現

大陸股市4月小幅上揚,MSCI中國A股指數(以美元計)上漲了2.1%。部分原因是受到政府的資本市場改革計畫:「國九條」的提振。這個新的指導性文件是大陸歷史上第三次類似計畫,包含了鼓勵支付股息、改善公司治理以及提升股票上市品質等措施。

截至4月底,今年以來外國機構投資人流入大陸A股的資金約為103億美元,高於2023年全年81億美元的流入量。這主要歸功於2月份的強勁資金流入,當時顯示出更多總體經濟穩定的跡象,投資人情緒開始好轉。然而,資金布局大陸的比例仍偏低,因為大多數投資人仍相對減碼大陸股市,但隨著最近資金流入,差距已逐漸縮小。

事實上,大陸最近的經濟數據顯得憂喜參半。由於外部需求推動,第一季GDP年增率優於市場預期,達到5.3%;但房地產投資、零售銷售和工業生產的數據,則顯示出國內需求持續疲弱,阻礙整體經濟動能。從最新的製造業活動數據來看,儘管製造業持續成長,但速度有所放緩。

大陸經濟在持續的逆風中難以維持強勁和可持續的反彈,房地產市場的長期低迷一直是阻礙成長的重要因素,這一趨勢預期將持續。在經濟從依賴債務驅動的成長模式轉型的過程中,大陸政府為避免重蹈覆轍,造成2008年因政府推出「4兆元救市」方案,導致後續經濟過熱,因此近年來朝向更有節奏的溫和政策,但也進一步阻礙了經濟復甦。

因此,大陸股市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平淡的經濟表現:在預期政策支持增加或短期經濟數據令人鼓舞時上漲,然後在數據令人失望或政策未能實現時再次下跌。

廣告

不過,大陸股市仍存在兩項值得關注的契機。第一,在房地產市場往下走的情況下,消費支出和某些行業如工業製造仍保持穩定。其實,專門從事特定產品的製造商如工程機械和巴士,經由出口看到更光明的前景。例如工程用的挖土機、堆高機外銷中東,電動巴士外銷歐洲等,都為經濟提供了支撐。

第二,大陸政府的「國九條」可能是近年來對A股市場最重大的監管轉變。以往的指導方針,例如2004年發布的版本基本上塑造了現代A股市場;2014年的版本,則引發了新興和快速成長公司的IPO熱潮,對市場的發展至關重要。這些為今天的A股市場奠定基礎,迅速增加上市公司的數量,並將公開股票市場作為經濟資金來源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新的指導方針表示大陸股市變得更成熟,監管機構的關注重點更加貼近已開發市場。這些措施明確獎勵那些重視股東權益和長期報酬的公司,中長期來看,這將成為陸股持續上漲的關鍵催化劑。

我們相對看好工業、消費性零售和通訊服務等產業,這些領域的吸引力機會包括兩方面:一是享有健全國內需求和不斷成長出口業務的公司,二是高股息、具防禦性的公司。展望今年市場,雖然經濟復甦相對緩慢、地緣政治風險也時常引起大陸市場波動,但A股市場有超過5,000檔標的,透過主動管理,仍可望挖掘出評價具優勢且基本面相對穩健的企業。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斷鏈+疫情 Q3全球貿易量萎縮
台股基金夯 19檔淨值破百元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