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氣候工業革命 李長庚:混合金融扮要角

【時報-台北電】「混合金融」將成氣候金融解方。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2日在「台灣經濟關鍵的下一步 新政高峰論壇」上表示,利用政府、國際組織、NGO的優惠資本,帶動民間資本投入,可以讓氣候金融產生更多效益,雖然無法標準化仍是問題,但已開始有案子導入風險與績效數據分析,相信混合金融在氣候金融上將扮演關鍵角色。

李長庚還提出「氣候工業革命」的說法。他指出,工業革命前人類的產值有限,工業革命後用機器代替人類,讓人類擺脫靠天吃飯的束縛,現在人類同樣面臨以當前的科技,無法解決2050淨零碳排的困境,每年氣候溫度仍不斷上升,相當需要來一場新工業革命。但如果沒有現代化金融體制建立,工業革命不會蓬勃發展,儘管氣候金融在2021~2022年翻倍成長,投注的金額遠不及可達到巴黎氣候協定1.5度的目標。

今年的COP29,李長庚聆聽了約20場論壇。他分享心得說,今年的峰會,很多開發中國家對最後達成協議金額並不滿意,「談錢傷感情」,一場世界銀行辦的論壇,一位島國的女士參與氣候變遷倡議18年,但其所屬國家海平面上升、環境惡化,這些島國是碳排小國,工業化產生的後果卻是這些島國承擔。

今年「給錢方」也講得很露骨,其中的一場論壇,已開發國家代表舉例說,提高金流透明度的重要性;另一場論壇中,有一位資深銀行家說,銀行本身受Basel監督,唯一要做到維持銀行營運過程中的強健資本,以抵擋金融風暴衝擊,銀行錢來自存款人,不能亂撒,現行很多案子不適合銀行與保險公司投資,因為不確定性高。

因此「混合金融」的提出受到矚目,希望利用政府、國際組織、NGO的優惠資本,帶動民間資本投入,讓氣候金融產生更多效益。李長庚先以當初發展台灣有機農業為例說,之所以成功,即是因為有一群人認同,扮演優惠資本角色,因此如果以各國政府贊助,國際開發銀行或NGO提供優惠資本,帶動民間資本投入,初估每1美元優惠資本可帶動4.1元美元的民間資本投入。只是目前混合金融仍推動不易,因為難以標準化、規模也小,很多企業認為花時間投入回收卻低。

李長庚並舉三實例說明。一是犀牛債券,保育南非的黑犀牛,透過優惠債券發行募集約1.5億美元,依黑犀牛淨成長率折現利息給投資人,投資人約投入1,000元可獲得91元;二是南非洲雲霧林保育,機構先捐一筆錢開發模型,如可維持、水流穩定,對下游水力發電公司創造價值,成為報酬來源,此案預計2026年吸引120億美元投入;三是燃煤電廠去化,由美國政府發起,讓燃煤電廠提前除役轉投再生能源,省下的碳排轉化成碳權,鼓勵燃煤電廠轉型。

李長庚強調,今年COP29碳權交易的通過,對台灣意義重大,我們是製造業大國,碳交易可以跨境、跨產業,讓現在談的氣候金融得到新解方,對於碳排大的國家,或現在沒有資金、沒有資源的國家,如何透過碳交易找到新資金是很好的機會。且很多案例已將數據分析導入,混合金融在未來氣候金融上可扮演關鍵角色,期待台灣與亞洲國家可利用混合金融,降低環境風險。(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戴瑞瑤/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