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工總籲 選後開兩岸國是會議

【時報-台北電】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全球供應鏈持續移轉,工總理事長苗豐強8日直言,兩岸情勢已成為不利台灣經濟發展的重大因素,建議召開「兩岸國是會議」,突破當前兩岸僵局,讓台灣能在紛亂世潮中「破浪前行」。

工總8日發布「2023工總白皮書」,點出台灣面臨「九大挑戰」,並提出「台灣六需」與「八項行動策略」,全都繞不開兩岸;加上適逢總統大選年,工總以「破浪前行」為題,向「當政者」,也對所有「為政者」提出建言。

工總在白皮書中建議,「兩岸國是會議」可在明年大選後、520新總統就職前召開,凝聚跨黨派共識,建構可與大陸對話、確保台海和平穩定的對陸戰略。

苗豐強直言,亞太各國正重新站上歷史舞台,成為重要的新興戰略市場,特別是在地緣政治風險籠罩中、全球供應鏈持續移轉,如何找到定位,尤其是符合台灣產業發展的經濟定位,至關重要。兩岸過去已建立相當不錯的供應鏈,「不要輕易放棄『我們的權利』,這對國家有好處。」

與陸脫鉤 歐美都做不到

台灣憑什麼?

工總也援引G7公報的「與大陸完全脫鉤不但不現實,也將傷害自身利益」直問,如果美國、歐盟都不能與大陸斷然脫鉤,台灣究竟要採取政治非黑即白的二分法,還是應善用自身的特殊位置,在經濟上運用產業實力贏取大陸供應鏈及其他供應鏈系統重要角色?

苗豐強再三強調「和平穩定」的策略。他說,全球供應鏈持續調整,逐漸形成區域化、在地化和短鏈化,RCEP、CPTPP等區域經濟協定也正以互惠優勢,影響亞洲供應鏈的重組,而台灣對RCEP地區出口依賴度高達70%,尤其對大陸的出口占比高,未來隨著RCEP的加大互惠,台灣加入CPTPP等又不易,產業將面臨更大的負面影響。

工總白皮書指出,台海的緊張局勢已引起外界對台灣供應鏈安全性的重新評估,有跨國企業在商業合約中加入「台海條款」以規避風險,顯示隨著台海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不免擊垮外界對投資台灣的信心。」

對於工總發表的白皮書,國發會表示,工總的八項行動策略,政府會納入後續施政參考。至於恢復兩岸務實對話的建言,政府支持不預設任何政治前提的兩岸交流對話。(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譚淑珍、于國欽/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