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資股蠢蠢欲動 又減又配 今年誰最靚?

【作者/陳威良】

上市櫃公司減資潮方興未艾,截至3月底止,已完成減資的包括凱美(5317)、花王(8906)、驊宏資(6148)、四維航(5608)、沛亨(6291)及穆拉德加捷(4109)等共6家公司,其中,只有凱美與驊宏資是退還現金給股東,其餘減資的原因則是為了彌補虧損。談到這,必須先說明減資的主要兩種類型異同之處。

減資主要有兩種類型

減資是指公司將部分發行在外的股票收回註銷,顧名思義,完成減資後股本將變小,達到企業「瘦身」的目的,進而拉高每股盈餘(EPS)與股東權益報酬率,也因此有機會得到市場正面評價,使得股價回春上漲。

第1種「彌補虧損」型的減資是因為公司長年經營不佳、陷入虧損,想藉由減資打掉累積虧損,將股本縮小後再力拚看看能否轉虧為盈,頗有斷尾求生的意思。

實務上,有時候彌補虧損型的公司在決議減資後,會規畫再以私募發行新股,引進特定策略合作夥伴入股。

近年辦理彌補虧損減資而讓股價脫胎換骨的公司,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屬旺宏(2337),2017年8月一口氣減資50.8%後,股本縮減一半身輕如燕,配合EPS大幅倍增,帶動旺宏股價從減資前大約5元上下,在減資後最高衝上60元。這是一次經典的彌補虧損減資成功範例。

第2種減資類型則是很多上市櫃公司採用的「現金減資」。辦理現金減資的公司通常營運正常也有獲利,只是帳上持有的現金偏多,卻又找不到好的投資機會,基於提升股東利益的想法,就以退還現金方式來直接回饋股東,在本質上其實非常類似發放現金股利,只是股利要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而現金減資則不必。

所以,通常此類公司的董監持股比率也會比較高,這是因為透過減資大股東有豐厚的現金入袋,且又可以合法規避所得稅。

以往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國巨(2327)5年內現金減資4次,股本瘦身後股價一飛衝天,從雞蛋水餃股一度變成高貴的千元股后,當然持股8%的陳泰銘董事長也有豐厚的現金入帳。而去年鴻海(2317)也加入首次辦理現金減資20%,每股退還2元再加上現金股利2元,湊足每股4元現金才不致於讓股利縮水。

由此可知,如果是壓寶轉機股的飆漲行情,那麼鎖定彌補虧損型的公司出線機率較高,但務必格外留意減資後的籌碼流向,是否有千張大戶持股比回升,或者內部人持股增加等正面訊號,中長線也仍需要基本面確實好轉來支撐股價。而投資現金減資型個股時,短線可視為殖利率題材,在減資前如果股價已經拉升至高檔,可以先停利出場,除非公司不僅殖利率高,基本面也明顯成長,才能期待走出波段行情。

今年彌補虧損型較多

今年已宣布將減資的公司有38家,其中較多數是彌補虧損類型,大約占3分之2,現金減資家數則略少於近年平均數,另外,嘉裕(1417)與安鈦克(6276)這兩家公司則都是計畫要彌補虧損再現金減資,如此一來可先提升每股淨值,再讓股本大幅縮小。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19/4/12 No.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