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佳捷台商學論壇 探討家族企業傳承

由永佳捷(Masada電梯)科技公司主辦的「1949台商學」媒體論壇,由永佳捷董事長許作名、義守大學企管系教授鍾喜梅、眾博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許兆慶、Alliance Advisors董事總經理馮欣宜等專家,探討「家族企業傳承」議題。

許作名認為,家族成員應股權集中,在董事會扮演監督與運營方向,不宜介入經營,應交給具熱誠的專業經理人,如此企業才能長治久安。

許作名日前出版新書「台灣資本1949~ 台商學」上架熱賣,在博客來人文社科類暢銷書排名第二 ,許作名以自己在永大機電的經驗,觀察台商家族企業傳承議題,他認為,台灣家族企業因為中國機遇變成大咖後,卻沒有準備好如何應對中國大陸這麼大的市場,最終遭到外資企業併購,解決的唯一方式,在於經營者擁有足夠股權,防止外人趁虛而入。

家族企業傳承要看「意願」與「能力」,其實根據過往數據顯示,比起傳承給孩子,交給專業經理人經營公司更賺錢,若家族要避免失去所有權,則要重視監督治理。

許兆慶表示,台灣近半企業掌門人仍由第一代經營者持有,家族企業知道股權傳承很重要,卻有高達9成什麼都沒做,透過有效的領導交接和繼承規劃,如何避免股權分散、確保股權適切傳承,透過信託制度與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結合的優勢,建立家族治理機制,能使家族企業永續經營。

鍾喜梅指出,過去研究顯示,家族企業家族第一代擁有,以及雇用專業經理人,相對管理效能較佳;家族擁有,且擔任CEO,相對管理效能最差。針對企業接棒的時機點,她表示,第一代都認為企業是「寶貝」,捨不得放手,通常出現危機才有接班契機,但恐怕已經來不及,建議要盡快布局。

廣告

馮欣宜從外資角度觀察外資對於家族企業投資評估,如何在經營權之爭時獲得外資的支持,她表示,外資對於企業的投資評估,也更重視ESG評等,董事及董事會、委員會的獨立性,對企業來說,掌握各個股東的投票行為,定期回饋機構股東所注重的議題,不僅能確保健全股東關係,更能在關鍵時刻使機構投資人傾向與公司站在同一陣線。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訊連人臉辨識 明年貢獻營收
邁斯科生醫 獲日商投資合作
全球伺服器出貨升溫 TrendForce:明年看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