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車 全球快跑 台灣找到立足點了嗎?

編者按:得氫能者得天下!國際大力發展氫能,成為國際減碳救世主,正當國內氫能巴士試運行計畫即將催生之際,日、韓氫能小客車及大巴,早已經出口銷售數萬輛;有鑑於民間熱、政府冷,本報特別製作「新能源專題」,盼政府加速籌組「氫能國家隊」。

想像一下,最快明年,台灣不只有電動巴士在路上跑,北中南也有幾輛示範型氫能大巴出現在街頭,像加油站一樣的加氫站也會誕生。全球淨零碳排潮流下,氫能頓時被全球視為減碳救世主,為展現積極行動,政府除油、電、鋼國營事業帶頭在發電及工業著力外,更選定氫能巴士作先鋒部隊,11月底前提出試運行計畫,為加速氫能發展點火動能。

國發會已公布2050淨零碳排12項關鍵戰略及階段目標,但氫能戰略並不明顯,較鄰近日韓及中國大陸緩慢,在台灣,氫能是「民間熱,政府冷」。行政院發言人暨能源減碳辦公室執行長林子倫直言,民間走得非常快,政府可以參照2016年推動四年風電計畫,訂一個3或4年氫能發展計畫,以利快速動起來。

林子倫說,「無碳運具」,要給氫能或新能源留下空間。氫能車我國應先從大巴切入,大巴是定點A到B,只需二站設立加氫站就可。而法規是第一步,像中油要設加氫站要有安全法規,另業者若想從國外進口,也要有運輸及碼頭設施,需一個跨部會推動方案,希望年底前能提出氫能發展計畫。

經濟部:氫能朝務實發展

經濟部能源署長游振偉則認為,台灣氫能發展不是慢,是走比較「務實」路線,2050年氫能發電占比要達9~12%,明年興達電廠會有5%氫能混燒發電試驗,這是比較明確戰略。據悉,14日台電和中研院也將舉行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會,展現氫能用於發電初步成果。

廣告

至於交通載具,游振偉認為,可從長途運輸大巴或大客車切入,因只要點對點設立加氫設備,且氫能車續航力較遠,加氫站不需像加油站設這麼密,「經部第一步把氫能指定為能源;第二步公告加氫站許可經營管理辦法。」

針對交通載具氫能戰略外界聲聲催,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緊盯,要求交通部最晚11月端出具體目標,不必等國產車進度。

據悉,交通部11月底將端出氫能巴士試運行計畫草案,近日已密集討論。預計投入逾億元試辦3年,將仿電動車示範計畫,明訂採購車輛補助、試辦城市、試辦數量等。

據悉,中油已採購一套加氫設備,在高雄設置可移動式加氫站,預計明年3月上路。

經濟部11月1日已正式公告「加氫站銷售氫燃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包括限制加氫站需與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保持安全距離,首座申設就是中油示範站,至於氫能來源,中油暫不進口,將向國內廠商購買工業等級氫氣。

交通部官員說,交通部試運行計畫允許進口氫燃料電池車輛,不綁國產化,但因進口價格高昂,對客運業補助會比電動車多,一年核准不會像電動大巴有50~100輛那麼多,僅個位數少量驗證,先了解氫能車上路面臨問題,確認使用環境以利政策規劃。

至於電動車與氫能車是否有競合問題?

交通部官員說,電動大巴續航力有限、適合做市區公車;氫能大巴加氫一次可跑四、五百公里,適合定點定線長途客運或跨城際運輸,如技術成熟,兩者可相輔相成,像華德動能製造電巴也研發氫能車可見一斑,現不只一家業者搶攻國產氫能巴士。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立院送冬至大禮 降稅 延至2024年底
台光電建新廠 擬發可轉債籌資35億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